【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鑫】曾幾何時,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安水務)在環(huán)保水處理行業(yè)也小有名氣,2011年于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后業(yè)績穩(wěn)步增長。
然而如今,業(yè)績虧損、高速擴張、內斗、屢遭問詢等圍繞著巴安水務。近日,該公司包括董事長在內的7名高管集體離職,再次引發(fā)深交所關注。同時,資產負債率已攀升至90.52%的巴安水務流動性也引發(fā)市場質疑:巴安水務是否已資不抵債,或面臨破產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公司經營正常,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公司層面沒有破產的情況。”巴安水務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
高管集體離職,巴安水務再收《關注函》
3月20日,近年來多次收《關注函》的巴安水務再次受到深交所的關注。
此次收《關注函》是由于包含董事長在內的多名高管集體離職。3月16日,巴安水務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于近日收到董事長程輝,非獨立董事張瑞杰、陳磊、李世祥,監(jiān)事趙暉、王文強、顧雪林7人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均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目前所擔任職務。其中,陳磊繼續(xù)擔任商務及海外事業(yè)部管理,顧雪林繼續(xù)擔任行政管理,其余5人辭職后將不在巴安水務擔任任何職務。
大河財立方記者注意到,此次多名高管集體離職前不久,巴安水務獨立董事高學理,董事兼財務總監(jiān)于秀麗已經先后因個人原因辭職,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對此,深交所在3月20日下發(fā)的《關注函》中要求,公司補充說明上述董事、監(jiān)事集中辭職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事項。
在披露多名高管離職的同時,巴安水務還發(fā)布公告稱,經公司第一大表決權股東山東高創(chuàng)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高創(chuàng))提名,高山擔任第五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經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提名,康忠良、沈祚萍、張華根擔任非獨立董事,徐躍光、楊建勞擔任獨立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擬聘董事沈祚萍為張春霖配偶,擬聘董事張華根為張春霖兄弟,擬聘董事康忠良曾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獨立董事。
對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張春霖兩位親屬被董事會提名推薦的原因及過程,張春霖是否存在違反相關協(xié)議提名董事候選人的情形等。此外,還要求公司補充說明是否存在任一股東通過董事會控制上市公司的情形,以上人選和分工是否為股東協(xié)商一致后進行的統(tǒng)籌安排與考慮,并提示相關風險。
《關注函》還提到,函詢巴安水務股東張春霖與山東高創(chuàng),說明雙方之間分歧矛盾的現(xiàn)狀、變化過程及原因,對公司此次董事、監(jiān)事改選的影響。
從“內斗”到“握手言和”,兩大股東控制權之爭落幕
實際上,巴安水務股東張春霖與山東高創(chuàng)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行業(yè)內猜測,這一系列高管辭職,也是巴安水務兩位股東“內斗”的結果。
公開信息顯示,巴安水務是一家專業(yè)的水處理設備系統(tǒng)集成服務商,主營業(yè)務涵蓋市政水處理、工業(yè)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天然氣調壓站與分布式能源以及施工建設等五大板塊,致力于構建一家專業(yè)從事市政、環(huán)保、海水淡化、智慧海綿城市、零排放以及能源等多領域的智能化、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的綜合環(huán)保服務商。
巴安水務兩位大股東之間的“內斗”可追溯至兩年前,該公司遭遇債務危機,為紓困引入有國資背景的山東高創(chuàng)。
2021年3月30日,巴安水務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張春霖與山東高創(chuàng)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xié)議》,此次合作擬包括但不限于股份轉讓和定向增發(fā),使山東高創(chuàng)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巴安水務的股份比例超過30%,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至山東高創(chuàng)。同時,山東高創(chuàng)將協(xié)助巴安水務解決“17巴安債”的償還問題,以盡快恢復上市公司資信等級。
若上述交易順利完成,山東高創(chuàng)將成為巴安水務的控股股東。然而2022年2月,巴安水務和張春霖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被中國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定增事項也因此被擱置。此后,為爭奪控制權,張春霖和山東高創(chuàng)開始上演“內斗大戲”。
2月6日,巴安水務在對深交所《關注函》回復公告中表示,股東張春霖和股東山東高創(chuàng)存在矛盾。若矛盾進一步加大,存在導致公司管理控制陷入矛盾糾紛,進而影響日常經營、帶來重大風險的可能。在經營方面還提到,公司目前現(xiàn)金流緊張、存在較多的訴訟事項,無法按時支付工程款和設備款,影響了公司的項目執(zhí)行和市場開拓。
日前,這場持續(xù)已久的“內斗”終于迎來落幕。3月10日,巴安水務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消息稱,經過長時間談判、協(xié)商,公司大股東張春霖和二股東山東高創(chuàng)集團達成一致和解備忘錄。隨著于秀麗辭去財務總監(jiān)一職,以及她自任的公司人事總監(jiān)一職,公司管理和用章以及人事錄用等日常事務,恢復到混改前的水平。
高速擴張埋下隱患,資產負債率攀升至90.52%
隨著兩大股東“握手言和”,巴安水務內部治理問題是否得到徹底解決,能否恢復到混改前的水平尚未可知。但可以看出的是,隨著巴安水務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業(yè)績大幅下滑,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債務高企,這場控制權爭奪戰(zhàn)中注定沒有贏家。
實際上,作為民營環(huán)保行業(yè)企業(yè),巴安水務也曾有過輝煌時刻。
2011年,環(huán)保水處理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巴安水務也于這一年成功在深圳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上市后的幾年內,巴安水務營收、凈利潤整體穩(wěn)定增長。Wind數(shù)據(jù)顯示,該公司2012年至2016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3.62億元、4.51億元、3.51億元、6.79億元和10.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0.64億元、0.75億元、0.76億元和1.39億元。
隨著業(yè)績增長,巴安水務不斷進行對外擴張,且逐漸加快國外業(yè)務的拓展,隱患也就此埋下。
大河財立方記者根據(jù)年報信息梳理,2012年,巴安水務只有4家子公司,隨著大步擴張,2022年上半年,對該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高達39家。其中,凈利潤為負的參股公司26家,凈資產為負的參股公司9家。
由此可見,巴安水務的大規(guī)模收購擴張并沒有對其業(yè)績帶來提升,反而造成拖累。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巴安水務營收、凈利潤雙雙負增長,到2020年,其凈利潤開始由盈轉虧,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84億元、-13.89億元和-1.71億元。
業(yè)績陷入虧損的同時,巴安水務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逐漸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Wind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第三季度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0.54%、66.1%、87.02%和90.52%。截至2021年末,該公司流動負債合計28.81億元,流動資產合計8.42億元,而貨幣資金僅為1.24億元。
對于公司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的原因,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巴安水務,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稱:“一方面由于公司大部分是國外的項目,國內項目較少,疫情原因大環(huán)境不好項目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公司混改也有部分影響。”
對于公司是否存在債務風險,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風險肯定會有,公司接的都是水處理類工程,以國外大項目為主,國外項目進展慢,應收賬款一直回不來,接下來可能會慢慢恢復。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jiān):萬軍偉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