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 征信真的能修復嗎?常見的征信詐騙有哪些類型?買理財或者買保險時有哪些需要高度警惕的“坑”?信用卡分期真的劃算嗎? 出租出借銀行卡背后有哪些風險點?如果權益受到侵害,有效的保護渠道是什么?
(相關資料圖)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為普及金融消保知識,打擊金融領域亂象,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指導下,大河財立方圍繞上述熱議話題,推出“3·15特別策劃”,幫助消費者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今日推出第二篇——《信用卡分期真的劃算嗎?辦理信用卡遇到這些問題需警惕》。
【大河財立方 記者 丁倩】“信用卡分期真的劃算嗎?”“辦理信用卡遇到捆綁銷售怎么辦?”“信用卡盜刷如何處理?”
作為居民使用較廣泛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信用卡已成為各家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基礎工具之一。但不容忽視的是,信用卡投訴仍是銀行業投訴的“重災區”。
銀保監會公布信息,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并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中,涉及信用卡業務投訴38016件,占投訴總量的50.3%。
信用卡資深研究專家董崢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信用卡是把雙刃劍,用好了是生活幫手,用不好則是生活枷鎖。
那么,消費者如何正確認識信用卡?遇到相關問題如何投訴解決?記者通過走訪以及采訪專家,對相關案例進行了梳理,供讀者參考。
信用卡分期真的劃算嗎?
專家建議量力而為
“您好,您的信用卡本次消費可以分期,并且免利息,需要的話我馬上幫您辦理。”
近期,徐雯雯(化名)通過刷信用卡購買了一部手機,客服人員隨即熱情推介,徐雯雯一時難以抉擇。
面對徐雯雯遇到的情況,很多持卡人難免會動心:“既然是免息,信用卡不用白不用。”那么,信用卡分期真的劃算嗎?
“其實這里存在誤區,信用卡分期是沒有利息,但會收分期手續費,而且是按照所分的期數乘以固定的費率收取。”一業內專家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假如一萬元分12期還,分期手續費每月為0.7%,那么,每月還款本金833.33元,每月分期手續費70元,12期就是840元,按照年化利率核算下來約是8.4%,利率其實很高。
此外,上述業內專家提示,隨著還款時間的推移,本金一直在減少,但分期手續費并沒有減少,還是按照原來的本金計算,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為不屬于自己的那部分資金支付利息。
“當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存在的道理,并不是說信用卡分期都不好。”其表示,信用卡分期支付,雖然付了點手續費,但提前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不需要等攢夠錢再去購買。無論怎么選擇,消費者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切不可只為“占便宜”而為之。
及時清理手頭“睡眠卡”
減少被盜刷概率
“你持有的信用卡數量超上限了嗎?”
不少金融機構為完成信用卡發卡KPI,片面追求發卡量。與此同時,也有居民為了“薅羊毛”,在多家銀行辦理了不止一張信用卡。多重原因導致“睡眠卡”數量持續增多,各種安全隱患開始暴露。
“‘睡眠卡’數量增多,無論對銀行機構還是居民個人,都是一種資源浪費。居民持有‘睡眠卡’數量越多,被盜刷、信息泄露的風險就越大。”作為從事20多年信用卡研究工作的行業“老人”,董崢對信用卡市場有著頗深的了解。
2022年7月7日,銀保監會會同人民銀行公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發卡管理、授信管理、分期業務規范、息費收取及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做出最新要求。
“從監管層面考慮,《通知》是為規范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落實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合作機構管理責任,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地支持科學理性消費。”董崢認為,新規的出臺,根本上是拉動信用卡業務從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對于銀行而言,與其止步觀望,不如擁抱變革。
他認為,短期內,銀行信用卡業務可能會步入轉型“陣痛期”,但從長期來看,對提升銀行自主經營能力存在較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保護持卡消費者的信息安全。
記者注意到,《通知》發布后,各家銀行就陸續推進相關業務的整改工作。除了清理“睡眠”信用卡、限制持卡數量外,分期業務規范管理也是調整的方向之一。
此前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宣布將“分期手續費”更名為“分期利息”。以工商銀行為例,自2023年1月1日(含)起,該行信用卡分期付款業務的“分期手續費”調整為“分期利息”。
小心被捆綁銷售
辦卡應當仔細閱讀條款
不少消費者反映,辦理信用卡時會遇到綁定其他支付賬號的情況,這種服務合理嗎?
銀保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信用卡綁定支付賬戶等其他賬戶時,應當尊重客戶真實意愿,并提供同等便利程度的解除綁定服務。客戶申請銷卡的,應當在確認無未結清款項后,及時完成辦理。
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信用卡業務應當切實加強營銷宣傳管理。在與客戶訂立信用卡合同時,對收取利息、復利、費用、違約金等條款、風險揭示內容應當嚴格履行提示或者說明義務。以明顯的方式向客戶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以及使用信用卡涉及的法律風險和法律責任,確保客戶注意和理解條款內容。
“監管部門每年會收到很多關于信用卡的投訴,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訴與消費者辦卡時沒仔細閱讀條款有關,或者營銷人員在營銷時沒有很好地提示關鍵信息,造成消費者沒有理解信用卡條款。”董崢說。
對此,董崢建議,一是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時,一定要建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價值觀,明確用卡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樂趣,而不是給生活戴上枷鎖;二是辦理信用卡時一定仔細閱讀相關條款,尤其金融機構應當對關鍵性信息做出特別標識,以提示消費者注意。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5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
頭條 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