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整個創投圈徹夜難眠——硅谷銀行(SVB)一夜間倒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著手處理“身后事”。SVB是美國第16大銀行,儲戶主要是科技產業從業者和風險資本支持的公司。在瘋狂的擠兌潮下,該銀行在不到48小時內轟然倒下,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規模的銀行倒閉事件,僅次于華盛頓互惠銀行。
中外資PE、VC基金和創投企業經歷了近乎崩潰的24小時。“我北京時間周五白天嘗試將資金轉出來的,晚上顯示正在處理中,但再后來就顯示延遲到周一了,非常擔心,感覺資金取出來的機會渺茫。”某開戶在SVB的創投基金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而存款保險的覆蓋金額也僅為25萬美元。
(資料圖)
某服務于多家中、外資創投基金的機構負責人對記者稱,他所服務的基金客戶不少都沒能成功將錢轉出。
亦有多家外資律所的律師對記者稱,“從周五開始就一直忙于處理SVB相關事務,和客戶開了無數個電話會,討論如何通過法律手段把錢取回。”但就目前而言,各方仍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
早在3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曾報道,SVB的眾多儲戶已開始四處奔波,希望將存款取出并轉存到其他規模更大的銀行,例如花旗、匯豐等。硅谷銀行的目標市場定位于高新技術企業,銀行采取的模式是投貸聯動,貸款對象是接受過風投機構A輪或 A+輪投資的企業。SVB貸款客戶的還款來源一般為下一輪風險投資的入資或企業被第三方收購的收購款。除了利息收入,通過設定認股期權,獲得期權收益也是SVB的一大特色;在負債端,該銀行沒有個人儲蓄業務,不吸收公眾存款,其資金來源于貸款客戶及風投機構的存款。在美聯儲激進加息背景下,銀行債券投資敞口出現了巨額虧損,亦導致此輪危機爆發。
“好幾家風投基金希望來我們銀行開戶(原為SVB客戶),竟然有‘天降存款’這種好事。”某大型外資銀行業務人士周五下午對記者表示。另一家大型外資行人士則表示,周五著急前來問詢開戶的基金客戶飆升,1000萬-5000萬元不等,還有團隊拿到億元級別的存款,“似乎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氣息。”
多位PE、VC基金資深投資總監亦對記者表示,SVB事件很容易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因為SVB的客戶結構單一,多為創業公司,它們本來融資就困難,如今SVB的存款還取不出來,可能無法正常支付工資。
關鍵還在于,即使那些順利在周四、周五把錢轉出來的基金或企業,有些根本沒有第二個銀行賬,新開賬戶需要等待將近一周。“部分大型外資行其實以前并不愿服務這些小客戶,不然也不會只去SVB開戶。”
某外資行公司金融業務從業者對記者表示,早年去開曼設立基金的股權投資機構基本都去SVB開戶,這也主要因為其開戶較為方便快捷,且便于做融資,例如,繳資信用貸款(capital call financing)等。和公募基金常見的要求投資者在認購時立即繳款不同,私募基金采取“capital call”的方式,在投資期內(比如5年)完成對非上市公司的投資。換言之,項目要一個一個地看,然后一個接一個地投。GP如果在基金成立初始就讓投資者認繳了所有投資承諾,卻無法及時將所有資金都配置出去,將極大地降低投資金額對應的IRR(內部收益率)。
位于硅谷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arry Tan說,大約有3000家活躍的公司與SVB有關系。該機構在當地時間周五上午對這些公司進行了調查,到周五下午,近400家公司表示它們有風險暴露,超過100家公司表示它們擔心在沒有快速解決銀行問題的情況下,無法支付員工薪資。
“整個創投社區現在都處于緊張狀態,”他稱,影響最嚴重的不是主要的科技公司,而是在過去幾年成立的小型創業公司。
SVB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科技創投圈的融資支柱,它的突然崩潰加劇了許多創投企業的不確定性。在激進加息的背景下,整個一級市場在2022年陷入了極度蕭條的環境,如今SVB的倒閉無疑雪上加霜。即使華爾街眾多大型銀行因為業務、客戶種類多樣而不至于出現風險,但負面情緒的沖擊不容小覷。
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資產規模達2090億美元,存款規模為1754億美元。
3月11日,位于上海的浦發硅谷銀行發布公告稱,浦發硅谷銀行擁有規范的公司治理架構,有獨立經營的資產負債表。 作為中國首家科技銀行,浦發硅谷致力于服務中國科創企業,始終按照中國法律法規規范穩健經營。 浦發硅谷銀行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一家在中國境內注冊的法人銀行。據其官網介紹,浦發硅谷銀行由浦發銀行與美國硅谷銀行合資建立,是中國首家擁有獨立法人地位、致力于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銀行,也是第一家中美合資銀行。據天眼查,浦發銀行與硅谷銀行對浦發硅谷銀行的持股均為50%。截至2021年,浦發硅谷銀行共服務了約3000家企業客戶,其中約40%的客戶是B輪以前的早期公司,60%是從成長期一直到IPO的企業。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1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
頭條 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