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海舒 實習生 王宇】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相關資料圖)
從事中醫藥研究超40年的司富春,見證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不斷為中醫藥事業建設鼓與呼。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司富春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圍繞社區中醫藥發展、進一步支持中醫藥“雙一流”建設、建立中藥煎煮標準等方面提交了多個建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應該充分發揮中醫專業特長,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司富春說。
加快推進社區中醫藥發展、支持中醫藥“雙一流”建設
社區作為醫療衛生服務的最基層單位,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中醫治未病思想、健康理念、健康行為方式、特色診療技術等特別適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發揮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醫養結合和科普宣傳的作用。”司富春說。
通過調研,司富春認為,目前社區中醫藥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各地市社區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中醫“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在社區宣傳推廣不足,對社區中醫藥預防服務、常見病慢性病防治、康復服務等的診療方案、方法、關鍵適宜技術、健康產品等研究不足等。
為此,司富春提出,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包括強化省市中醫院對社區的對口幫扶,進一步擴大社區農村定向醫學生的公費培養計劃,擴大中醫全科醫生規模,在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業務院長遴選上,加強省級醫院的選派力度,從頂層設計方面提升基層中醫衛生服務能力。
其次,加快建立社區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各級政府和醫療衛生部門應逐漸增加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后期財政投入,組建地區治未病健康管理平臺,規范設立治未病服務項目,加強社區中醫治未病科室建設,開展中醫健康評估、健康干預、健康追蹤全鏈條式治未病健康服務,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人員進行治未病服務技術推廣運用,鼓勵醫務人員開展中醫健康科普工作等。
最后,要加強社區中醫藥健康管理,積極探索社區中醫藥服務新模式。“中醫藥衛生服務需求是多元的,包括中醫預防各種慢性病、中醫治愈各種疾病、中醫養生、中醫保健、老年人及失能人群的中醫康復服務等。”司富春說。
在中醫藥人才建設和儲備方面,司富春建議,進一步加強中醫藥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建設的頂層設計,重視中西部地區中醫藥高校和學科建設發展。進一步優化中醫藥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一流人才,同時,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建議在建設國家、省部共建、部委重點實驗室或重大科技平臺中,重視并適度向中醫藥科技平臺建設傾斜,支持中醫藥省部科研平臺建設,各省市大力支持中醫藥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司富春說。
另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需要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要推動中醫藥與國際現代教育、科技、醫療與文化的全面對接,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學術、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更多面向國際前沿和國內重大需求的高水平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借鑒國際前沿技術,拓展中醫科研廣度和深度,促進中醫藥基礎研究創新,提高中醫藥科技成果在國際的影響力。”司富春說。
河南中醫藥發展具有資源、產業、文化等優勢
河南是中醫藥大省、醫圣張仲景的故鄉,中醫藥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深厚,中藥數量產量、中醫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教育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據河南省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不完全統計,標本實物、調查數據和藥用佐證均有的中藥資源種類3000余種,有蘊藏量的種類236種,栽培種類100多種,規模以上種類近40種。
截至“十三五”末,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550萬畝,產量177萬噸、產值175億元,均居全國前三。山茱萸、山藥、丹參、金銀花、地黃、冬凌草6個中藥材8個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四大懷藥”、方城裕丹參、西峽山茱萸、封丘金銀花、南召辛夷、盧氏連翹等27個中藥材品種獲得原產地標志認定。
從中醫藥產業發展來看,河南現有中醫藥生產相關企業近120家,中藥上市企業5家,3家進入全國醫藥企業百強,69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有仲景宛西制藥、羚銳制藥、太龍藥業、輔仁藥業、福森藥業等一批知名中藥現代化企業,培育了仲景牌六味地黃丸、羚銳通絡祛痛膏、太龍、福森雙黃連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藥大品種,有中藥保護品種38個,單品種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品種12個,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25個。
司富春介紹,近年來,河南省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河南有1所中醫藥高等院校,有6所本科高校、16所專科院校開設中醫藥相關專業,每年畢業生在1萬人左右,中醫藥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同時,中醫藥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河南先后承擔中醫藥研究相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0余項,河南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專項課題及納入管理課題立項近2000項。
河南擁有豐富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資源奠定了深厚的中醫藥文化根基。河南現有國家級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省級50項、市級200余項。中醫藥學經典巨著《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主要在中原地區完成,黃帝故里、醫圣祠、華佗墓、禹州藥都、百泉藥市、洛陽正骨、四大懷藥等文化遺產和遺跡是河南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財富。
河南中醫藥產業發展,應從這幾個方面發力
加快河南中醫藥創新發展,應從哪些方面發力?
司富春稱,首先,加強中醫藥創新發展頂層設計,將中醫藥工作納入強省戰略高位統籌,每年召開高規格全省中醫藥大會,確定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建立全省中醫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健全中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協調解決中醫藥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構建完善的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
其次,加快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快布局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帶動區域中醫藥診療技術提升。以中醫重點專科建設為抓手,提升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省域、市域優質中醫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加強市縣級中醫院中醫重點專科建設。
在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發展方面,要重視并加快對中醫藥特色技術、療法、絕招、民間秘方驗方、炮制技術等的收集、整理、搶救、傳承和推廣。同時,加強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建立中藥特色飲片、特色技藝炮制傳承基地、傳承工作室,加大對中藥特色炮制技藝的發掘、保護、搶救。
在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方面,制訂中藥材種植發展規劃,優化中藥材種植區域布局,打造地域優勢明顯的中藥材“一縣一品”精品工程,建成全國優質中藥材供應保障基地、全國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加快豫藥道地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快建成一批國內知名的GAP或ISO標準的豫產道地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和規范化種植基地。加快構建河南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互聯網+中藥材基地”數字化管理體系,保障豫藥道地藥材質量和品牌知名度。
從產業角度來看,司富春認為,應推動中醫藥產業整合和優化布局。做好河南中醫藥產業鏈整體規劃,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優化全產業鏈服務,并且,大力支持中醫藥企業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中醫藥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現代化中醫藥龍頭企業,加快品牌產品研發培育。加強中醫藥產品技術創新,加快經方驗方、院內制劑等中藥新藥的研發轉化,促進中藥新藥研發與特色產品技術創新。延伸現代中醫藥產業鏈,打造具有特色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9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