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吳海舒 郝楠楠 實習生 張遠芳 文 朱哲 李博 攝影】預制菜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發展模式?食材品質和味道良莠不齊的行業痛點如何解決?3月8日,中原預制菜產業發展論壇在鹿邑舉行,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預制菜首席研究員張春暉發表《預制菜產業發展的思考》主題演講,圍繞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話題進行分享。
此次論壇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鄉村振興局指導,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周口市人民政府主辦,鹿邑縣人民政府、澄明食品工業園、大河財立方承辦。
張春暉分析,當下預制菜的發展具有必然性,體現在預制菜會成為朝陽產業,2016年以來我國對預制菜發展有政策布局,并且成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推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的新業態,以及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相對于發達省份,河南省目前在預制菜官方標準方面還有待提升,而相對于日本等預制菜市場發達國家來說,中國預制菜產業的市場拉動、技術驅動和金融支持方面均有待提升。
當下預制菜產業都有哪些發展模式?張春暉認為,預制菜發展模式主要有5種,以蜀海為代表的AB包團餐模式、以益海嘉里為代表的中廚產業園模式、以西貝為代表的美食市集模式、以麥子媽為代表的B+C端模式以及以鍋圈食匯為代表打造的社區餐飲數字零售模式。
預制菜生產過程中,食材品質和味道良莠不齊是目前的行業痛點。如何解決?張春暉表示,工業轉換是核心。“工業轉換能夠通過技藝數字化、工藝標準化、生產裝備化和品質傳統化將廚藝、廚師和廚房轉變工藝、工人和工廠并保證品質的傳承,最終實現預制菜工業化。”張春暉稱,當下中國菜系約70%為炒菜,而如何發展智能連續炒制技術與裝備是發掘預制菜的重點。
同時,張春暉也指出,在預制菜工業轉換的道路上,突破智能連續炒制技術與裝備,挖掘傳統菜肴工藝以彰顯產品溫度與厚度,破解“火候”數字化、標準化難題和鍋氣形成與調控技術依舊是當下所面臨的待解決難題。
針對預制菜產業未來的發展,張春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首先,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可以借鑒都市廚房模式,產業布局應圍繞萬億GDP城市作為預制菜核心消費市場。
其次,預制菜產業發展應避免排浪式投資,當下預制菜產業具有五種向心力齊聚、參與者眾但龍頭少等特點,如何打破“排浪式”投資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死循環是未來發展需注意的問題。
“預制菜一定是改頭換面而非洗心革面,預制菜布局一定要以穩定的一產為基礎,預制菜持續發展與廚師和家庭廚房相得益彰。”張春暉說道,最后是要堅持品質傳承與守正創新,圍繞兒時味道、老家味道、媽媽味道打造美食IP。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