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詩昂 文 朱哲 攝影攝像】過去數年,客車行業不斷退守。疫情導致的流動性降低、出行習慣改變,引發需求端的“漸凍癥式”萎縮。
(資料圖)
這種萎縮,反映在客車行業大客戶——各地交運集團客運量連續多年超10%的同比下滑速度,及不斷撤并的客運站上。
眼下,隨著經濟的復蘇,道路客運的“舊山河”還能重整嗎?
從對鄭州交運集團相關負責人的采訪中,可以感受到,道路客運人仍在堅守,轉型正在進行。值得期待的是,通過對班線、站務資源的重整,對貨運板塊的大力培育,曾經風光的交運集團將再起高峰。
步入恢復通道
2023年春運,河南道路客運恢復不及預期。
這是2月中旬,2023年春運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的情況。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稱,受出行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響,以致道路客運需求減弱。
作為河南最大的道路客運運輸企業,鄭州交運集團春運期間發送旅客43萬人次,為2019年同期的23%,也確認了這種不及預期。
“數據有喜有憂。”對于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來,特別是春運期間道路客運的恢復情況,鄭州交運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鄭偉這樣評價,“喜的是客流和收入都在逐漸恢復,憂的是恢復過程相對緩慢。”
他認為,今年春運客流恢復緩慢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一是按客流恢復的規律,從停運、重啟到客流恢復正常需要一個半月時間,而客流較為集中的“前春運(指春運的前15天)”恰好處于客流恢復期內;二是因為學生、務工人員提前放假、返鄉,“前春運”未形成疊加客流高峰;三是過去三年人們的出行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再改回來需要一個過程”。
鄭偉認為,還是要更多地認識到行業已經處在恢復通道。接下來,旅游市場的進一步回暖將帶動道路客運市場的同步增長。
不過,對于行業下階段的走勢,鄭偉坦承仍然面臨較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關于道路客運的前景,他并不認同行業將進入“漸凍癥式”消亡的可能。“行業雖然客運量過去多年在持續下滑,未來可能還會進一步萎縮,但不會消失。”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共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76.04億人次,其中公路完成130.12億人次,而占比73.9%。2020年和2021年,公路完成營業性客運量占比分別為71.3%和61.3%。
從趨勢看,行業在下行;從比重看,道路客運盤子仍然較大。換言之,市場還在,需求端仍有不少需求。
但鄭偉認為,目前客貨占比已經完全扭轉,就鄭州交運集團而言,貨運收入已經超過客運,下一步在收入和效益上貨運都會實現反超。客運板塊能保證不虧,甚至能適當盈利,是一個較為理想的狀態。
“車頭向下”
進一步地深耕細作、“車頭向下”,這是鄭州交運集團的打算。
“車頭向下”,意即向市場的“毛細血管”處布局,這是道路客運市場被民航、高鐵不斷蠶食的結果。
在鄭偉看來,進一步開發縣域、鄉鎮市場,是理性的選擇。“鄉鎮旅客去往外地,不管是坐客車還是高鐵都要到縣城中轉,我們計劃在人口較多的鄉鎮布局線路,進一步方便群眾出行的同時,也能增加客源。”這是傳統班線客運的發展方向之一。
而另一種發展方向,是大車換小車。“雖然高鐵開通分流了乘客,但并不是說沒有客流。”對這些到省轄市和縣城的班線,可以將原來的四五十座車換成二三十座車,以“大換小”保持或加密發車頻次。
定制客運業務,是過去一段時間已經驗證有效的轉型方向,這也是該集團下一步的發展重點。
據介紹,鄭州交運集團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運作定制客運,使用9座商務車提供“門到門”服務,主要是與非法從事固定班線運輸的網約車和“黑車”“野車”競爭。目前,定制客運車輛近300臺,今年將進一步增加。
同時,鄭偉介紹,還有一些需要政策支持的業務發展方向,目前也在醞釀。“比如省(交通運輸)廳正在研究‘1+8’鄭州都市圈城際公交,如果能成功運行,現有班線會改為公交化運營。”他說,未來政府補貼后票價下調,會進一步降低群眾出行成本。同時,通過新能源車輛等措施進一步壓降成本,將極大地提高客運收益。
在鄭州市,鄭州交運集團正爭取申請全域公交。屆時鄭州市區到所屬縣(市、區)的班線運輸將改為公交化運行,這將成為傳統道路客運業務重整的另一劑“強心針”。
“車輛結構的轉型,線路的‘向下’布局,定制客運、城際公交、全域公交的發展和拓展,我們希望通過這五項措施讓傳統道路客運業務重回正軌。”鄭偉表示。
盤活“虧損大戶”
過去一段時間,鄭州市內汽車站不斷撤并,這是道路客運步入頹勢的必然。
隨著客流下降,過去擁擠的車站變得空闊。人力成本高、投資大、回收期長,這是汽車客運站虧損較大的原因。
而一座客運站步入的終點,也是一個集團轉型的起點。
比如,2020年10月關停的鄭州汽車客運總站,正以另一種面貌煥發新生。透過無人機的視角,車站院內建起了鄭州市二環內唯一一座大型車輛綜合檢測服務站,鄭州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和一家汽車4S店占據了原本的站房位置。(注:前兩項業務為鄭州交運集團自營)
“總站此前每年虧損在七八百萬元,隨著原有場站的商業開發,單是這三項業務的轉換去年就帶來近1000萬元收益。”鄭偉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場站開發和車站功能轉換,為鄭州交運集團更好發展客貨運業務提供了源頭活水。
目前,在鄭州市市區和縣(市、區)范圍內,鄭州交運集團擁有7座在運營的汽車客運站。
繼總站之后,此前關閉的鄭州汽車客運西站也在考慮進行功能轉換。“今年主要是對西站進行升級改造,目前正在編制控規。”鄭偉介紹,按照新政策,西站的升級改造將參照地鐵和公交的TOD(公共交通導向的開發)模式,在原有位置建設新汽車西站并進行商業、住宅開發,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正式啟動。
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商業開發獲取的收益,覆蓋汽車站的投資和經營虧損。“新站和具備條件的老站都要按這個模式走,但要分步實施。”鄭偉說,另一方面,在運營車站要進一步綜合利用場站空間,讓每一寸面積都發揮價值,爭取客運站不虧損。
在他看來,通過客運場站的升級改造,再加上傳統班線運輸的成功轉型,客運板塊發展前景可期。
關于鄭州市內汽車站是否會繼續撤并的問題,鄭偉介紹,目前沒有繼續撤并的計劃,但有新開和升級改造的計劃。比如,在鄭州航空港區,港區汽車客運北站將于今年3月試運行,高鐵鄭州航空港站配套的長途客運中心在今年春運前已開通試運行。
物流支撐集團再起高峰
如何變流量為“留量”,是鄭州交運集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而辦法之一,是做強物流板塊。
2020年10月,鄭州交運集團成立客運總公司、站務旅游總公司、物流總公司、實業發展總公司、投資建設公司,指明了發力方向。
物流,是鄭州交運集團早就開展的業務,但客運紅火的年代,行業普遍“重客輕貨”。而今年,該集團將全力培育物流板塊。
“去年我們定了發展思路,一是往物流貨運平臺發展,成立了河南交運供應鏈有限公司,去年已經正式投入運營,今年定的目標是10億元營收。”鄭偉介紹,平臺之外還要大力發展大宗貨運運輸業務,預計今年將帶來5億元營收。
單是物流板塊兩項業務,將可能為全集團創造15億元營收,這是什么概念?據介紹,過去鄭州交運集團經營較好時,年營收超過20億元。去年在疫情影響之下,該集團客貨運收入在9億元左右。
為什么過去沒做起來的物流,今年能做起來?
對此,鄭偉解釋,一是去年趕上了網絡貨運平臺的政策紅利,鄭州交運集團第一批申請成立了交運供應鏈平臺。二是憑借多年經營積攢的品牌優勢、信譽優勢。三是鄭州交運集團對物流板塊的業務傾斜。因而,物流板塊有望在2023年取得較大的突破。
“如果這些轉型和布局都能達到預期,每年物流板塊的營收可達15億~20億元,客運板塊營收大致可達5億元,這樣就能恢復到集團較為鼎盛的時期。”鄭偉說。
而這些,也能讓鄭州交運集團更好地融入到經濟復蘇的大潮中去,也能讓其提供更高質量的客貨運服務。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