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國理財網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2.94萬只,募集資金89.62 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2022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09%。
同時,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40萬億元,占比為 95.47%,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個百分點。
理財存續規模較年初下降
(資料圖)
去年以來,銀行理財凈值波動加大,理財市場存續規模較年初有所下降。2022年,全國共有260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2.94萬只,累計募集資金189.62萬億元。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78家銀行機構和29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 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投資者風格偏好更趨保守
2022年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但整體風格偏好更趨于保守。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較年初增長18.96%。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增加,分別增加 1.10個百分點和 0.55 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則相對減少。截至 2022 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 35.44%。
固收類產品占主流地位
分產品類型來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仍是主流。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6.13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4.50%,較上年同期增加2.16個百分點;混合類產品存續規模為1.41 萬億元,占比為5.10%,較上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9萬億元和0.02萬億元。
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
2018年12月至今,為加快發展專業、特色化的機構隊伍,監管部門堅持“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已批準 31 家理財公司籌建,其中 30 家獲批開業,理財業務公司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2 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比達到80.44%,且全部為凈值型產品。
“潔凈起步”的理財公司已發展成為理財市場重要機構類型,正在逐步成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引領理財業務市場格局走向專業化發展道路。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