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文 朱哲 攝影】2月18日上午,2023年中原金融論壇正式開幕。論壇以“新中原·新金融·新未來”為主題,由中原銀行、河南日報社、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省內外相關部門負責人、知名經濟學家、行業高管匯聚一堂,建言經濟轉型發展,探索金融改革創新,為現代化河南建設貢獻金融方案。
論壇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以《大金融的未來:趨勢與結構變化》為題作了分享,以下為其主要觀點梳理。
(相關資料圖)
中國高儲蓄、低消費,必然促成大金融
“我國經濟GDP總量占全球的18.5%,廣義貨幣M2余額等于美國加歐盟之和,中國金融規模為什么這么大?”關于這個問題,李迅雷思考了10年左右,他認為與中國的經濟結構有關,中國經濟是靠投資來拉動,這樣一來,必然要與銀行和財政緊密結合。
但李迅雷認為,我國居民消費率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較低,主要是儲蓄率高。居民儲蓄率的高點出現在2010年,恰好與房地產投資增速高點出現的時間一致,同時也對應居民消費率的低點?!芭c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關,中國人比較勤儉,喜歡拿更多的錢來投資,不愿意拿更多的錢去消費?!彼忉屨f。
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通常在8%以上,遠遠超過美國、歐盟和日本。截至2022年末,我國M2為38.3萬億美元,美國為21.4萬億美元,歐盟為16.4萬億美元。
因此他總結稱,中國高儲蓄、低消費,必然促成大金融。
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非銀金融業發展正當時
直接融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李迅雷說,我國直接融資(尤其是權益市場)提升空間很大。從我國經濟結構來看,轉型才剛剛開始。從證券化率來看,我國A股總市值/名義GDP的比值遠低于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經濟體。近兩年雖然IPO數量和金額都創歷史新高,但A股市場資金面并無壓力,僅公募基金帶來的增量資金就大于A股的總融資額(含再融資)。
與此同時,社保和養老金入市、與國際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完善也為A股帶來長期資金。他認為,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非銀金融業發展正當時。
財富管理是未來銀行成長性的賽道
關于財富管理方面,李迅雷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目前,“財富管理行業”規模預測:2030年資管行業AUM達285萬億。李迅雷認為財富管理是未來銀行成長性的賽道,商業銀行能夠為更廣泛人群提供更廣泛服務。
同時在他看來,財富管理有以下三個特點:頭部化、特色商業模式、市場化。
一是頭部集中。過去理財大多投向債券、非標類資產,核心高收益的資產比較分散。對銀行的資產配置能力要求不高。未來理財投向非標規模收縮,信用債、股權類等多元資產在增加,對銀行理財資產端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資產配置能力強的銀行份額會提升。
二是形成特色商業模式。線上金融科技的發展推動理財商業模式從簡單的資產負債配置向生態圈和場景搭建轉換。有規模和資本實力的銀行依賴數據和科技基礎形成自己的平臺或生態圈,中小銀行更加聚焦、打造特色。
三是市場化。財富管理行業需要吸引更為優秀的人才,激勵機制完善、更市場化的機構才能吸引優質人才和資產。
房地產拐點出現后將對金融結構產生重要影響
李迅雷認為,我國房地產拐點已過。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于2011年開啟下行周期。2016年起小幅回升后,于2021年下半年再次快速回落,目前進入負增長區間。房地產及基建投資在經濟體量中占比也已在2017年底見頂。
同時他認為,房地產拐點出現后將對金融結構產生重要影響?!盁o論調控政策是松一點還是緊一點,房地產在我國經濟中比重下降的趨勢都不會改變,年輕人口的下降和城鎮化進程邊際放緩決定了房地產大周期的拐點?!崩钛咐渍f,這將打破居民長期形成的“地產信仰”,改變我國居民嚴重超配房地產而低配金融資產的財富配置格局。
在他看來,房地產預期的改變是促使居民財富配置轉向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房價上漲的預期會直接驅動居民超配房地產而低配金融類資產;另一方面,房價上漲的預期使得房企高利潤和地價上漲的預期強,而這是房企和地方政府高成本加杠桿的主要促發因素。
“房價上漲預期打破,居民繼續加配房地產的意愿下降,主要依附于房地產產業鏈和地方政府高成本加杠桿的非標資產也將大幅減少,且收益率下降和兌付風險上升。資金流入財富管理行業。”李迅雷說。
中小銀行需要深化改革來化解區域性風險
關于未來商業銀行發展,李迅雷也做了分析。
1990年,美國單一銀行和分業經營制度被打破,并購潮下銀行集中度迅速提升,并出現了以花旗集團為代表的綜合性銀行。美國銀行業一方面通過資源整合和小銀行破產走出了壞賬困境,另一方面提升了海外業務競爭力。
他認為,我國銀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和集中度均與美國1990年類似,當前上市銀行集中度較高主要由于上市銀行數量較少。
近5年來,我國上市銀行ROE逐年降低。2021年前5大銀行ROE僅在12附近。1990年后,美國商業銀行頭部集中與IPO加速同步進行。前5大上市銀行集中度下降至50%時(240家上市銀行),頭部公司ROE出現明顯提升;最終集中度穩定在40%左右,頭部ROE穩定在30左右。
“一方面,我國中小銀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化解區域性風險;另一方面,大型銀行則需有序推進混業經營提升綜合競爭力。”李迅雷說。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8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