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鄭州日報記者 武建玲
記者昨日獲悉,鄭州大學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聯手河南星越吉宏都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兩項科技成果轉化為六款產品并規模化生產,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僅用時兩個月。
科技成果轉化是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只有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全方位對接,才能真正發揮科技對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鄭州大學通過發揮學科、人才和科研等優勢,不斷加強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工作。2022年11月,鄭州大學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與河南星越吉宏都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成果轉化協議,將兩項科技成果——“一株植物乳桿菌突變株及其在苜蓿青貯中的應用”和“一株抑制病原菌的耐鹽耐低溫彎曲乳桿菌及其在食品冷鏈反復凍融保藏中的應用”,同時轉讓給該公司,研制出“富硒麥芽乳酸菌胚芽米”“富硒麥芽乳酸菌蔬菜”“富硒麥芽乳酸菌藜麥”“富硒麥芽乳酸菌蛋白”“乳酸菌藍莓”和“乳酸菌草莓”六款乳酸菌制品。由于雙方提前對接做好準備工作,今年1月份順利實現產品規模化生產,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快速走向市場。
“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阿爾茲海默癥、肥胖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生都和腸道菌群紊亂有關。這些乳酸菌制品有利于調節腸道菌群,輔助患者治療。”作為研發團隊的負責人,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雁萍自實驗室1998年建成以來一直在此工作,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對成果的轉化前景充滿信心。
據鄭州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河南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湞介紹,該實驗室從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河南等不同地區廣泛收集樣品,分離鑒定并保存益生菌菌株1萬多株,構建了有地域特色的多生態來源益生菌菌種資源庫。目前依托該資源庫,已經形成了乳酸菌抗逆性機理研究、益生菌高效篩選及產業應用為主線的研究體系。2021年,該實驗室與蒙牛乳業簽訂成果轉化協議,轉讓國家發明專利1件和3000株乳酸菌菌株。
焦湞表示,該實驗室將在口腔保健,預防和輔助治療結直腸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領域繼續開發益生菌相關產品并完成轉化。
據悉,成立于2022年8月的星越吉宏都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種植、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都市農業公司,并與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
頭條 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