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唐朝金】2月2日,隨著時鐘定格在15:00,*ST凱樂和*ST金洲的“A股之旅”走向終點。當天下午,兩家公司先后發布公告,宣布即將退市。*ST凱樂和*ST金洲也成為兔年首批退市公司。
(相關資料圖)
隨著A股注冊制的實施,退市正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實現新陳代謝的重要手段。大河財立方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A股退市公司數大概率將超40家。
兔年首批
*ST凱樂、*ST金洲同日退市
在經歷2022年的退市潮之后,2023年A股退市股正呈現出提前出清的局面。
2月2日下午,*ST凱樂發布公告,當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0.47元,已連續20個交易日(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低于1元,已觸及《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交易類退市指標。
*ST凱樂還收到了上交所的《事先告知書》。上交所表示,將根據相關規定,對公司股票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如公司申請聽證,應當在收到通知后5個交易日內,提交載明申請聽證事項及申辯理由的書面聽證申請。
事實上,*ST凱樂早已危機重重。除了觸發“1元退市”的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外,*ST凱樂此前還面臨觸及財務類退市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紅線。
資料顯示,*ST凱樂是一家專注于大通信產業閉環及互聯網領域的高科技企業,為信息化產業高端通信設備軟硬件制造服務商,是量子通信和專網通信龍頭企業。2000年7月,公司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中國資本市場第1000家上市公司。
據此前證監會查實的信息顯示,*ST凱樂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累計虛增營業收入512.25億元,虛增營業成本443.5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59.36億元。連續5年巨額造假,導致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歸母凈利潤均為負。
同樣在2月2日,被記載進中國資本市場歷史的還有*ST金洲。
2月2日晚間,*ST金洲公告稱,截至2023年2月2日,公司股價收盤價格為0.72元,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已觸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的交易類退市規定,根據相關規則,公司股票自2023年2月3日開市起停牌。
資料顯示,*ST金洲公司名稱為金洲慈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金葉珠寶,主要從事黃金珠寶首飾的設計、生產、批發和零售。2011年金葉珠寶通過借殼*ST光明成功上市,公司更名為“金葉珠寶”,2016年更名為“金洲慈航”。
據了解,*ST金洲自2022年12月29日跌破1元/股之后,曾在2023年1月16日至1月18日出現一波“三連板”,但收盤價始終未能超過面值。
根據公司披露的業績預測,預計2022年凈利潤虧損9000萬元至6000萬元。盡管2022年有所減虧,但*ST金洲存在連續4年扣非后凈利潤大額虧損、金融機構債務全部逾期、大部分銀行賬戶被查封凍結等問題,公司已喪失主要經營性資產,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已實際淪為空殼公司,經營風險極大。
警報拉響
今年這46只股票也有可能退市
實際上,2023年以來發出退市預警的遠不只*ST金洲和*ST凱樂。
根據要求,A股上市公司上一年年報業績預報的披露時間不能晚于1月31日,因此,根據Wind數據,大河財立方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以來,已有超40家A股上市公司提示投資者公司有退市風險。(下附清單)
從目前已經公告退市風險的公司情況來看,大部分公司退市將因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其中,有公司因年報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也有公司因為期末凈資產為負值。
例如*ST西源,公司預計年報實現營收8萬至10萬元,期間凈利潤虧損1.3億元至1.6億元;預計2022年末凈資產為負6億元到負7億元。
公司提醒,2022年度凈利潤為負值,營收低于1億,期末凈資產為負,將在年報披露后存在被終止上市可能。
目前公司最新股價為0.95元/股,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低于1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的股東總人數為3.7萬。
在河南,同樣有上市公司身陷退市“漩渦”。
1月30日晚間,*ST輔仁(SH600781)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虧損22.5億元到26.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將虧損19.7億元到23.7億元。
*ST輔仁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為15.8億元至16.3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15.8億元至16.3億元。
*ST輔仁公告稱,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公司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情形,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同日晚間,*ST輔仁還發布了一則公司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公告還表示,*ST輔仁2021年年度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所涉及的事項包括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及應收賬款等。截至目前,公司暫無有效措施對上述無法表示意見涉及的事項進行整改。如果上述事項無法得到解決,公司2022年年報可能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將面臨財務類強制退市的風險。
退市提前
市場化出清觀念正深入人心
2022年,隨著注冊制的深入實施,強制退市成為這一年A股的熱詞。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26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這一數據較上年足足翻了一番。
需要說明的是,自2019年,A股“只進不退”的局面打破以來,退市上市公司的數量連年增長,2019到2021年退市數量分別為10、16、23家。
從2022年退市公司的原因來看,多數企業退市是因為經營惡化,2021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也有部分企業因年報難產及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有關。
不過相較于2022年A股退市多發生在年報披露之后不同,2023年A股退市的時間正大大提前。
從數據上看,無論是2月2日觸及面值退市的*ST凱樂、*ST金洲,還是在1月份已經露出退市端倪的*ST榮華等,從趨勢上看,爆雷后加速走向面值退市正成為市場的選擇。
對于這種趨勢,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肖玉航表示,相關上市公司爆雷后加速進入面值1元以下,背后反映出投資者對標的公司股票投資價值不斷貶損的判斷。這些“仙股”的及時出清,彰顯出資金博弈的市場化力量。
從整體上看,對于A股公司的退市,相關行業人士看來,一個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要求暢通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形成有進有出、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
“退市常態化意味著疏通A股市場出口,相較于以往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周期縮短,沒有主業的‘皮包公司’和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高效快速退出,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得以優化和提升,更有利于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相關行業人士表示。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
頭條 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