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韓東琳】伴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引領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創新發展之路的核心支撐是什么?河南省人大代表、鐵福來裝備制造集團董事長趙玉鳳給出的答案是——人才。
人才是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也是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吸引外出務工人才返鄉就業,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制造業的創新發展過程,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反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1月14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趙玉鳳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時表示,河南要打好人才“保衛戰”,一方面,要深挖拓寬引才渠道,打造河南人才聚集高地。另一方面,則需要涵養留才生態,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落戶河南,扶持本土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就業機會,再從生活配套、技能教育等維度建立人才培養服務機制,加速形成“企業成就人才,人才助力企業”的良性循環。
(相關資料圖)
呼吁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就業
爭當“大國工匠”
“我出生于60年代,那個年代很多年輕人都有一個‘工程師夢’。他們渴望進入制造業,為國家建設作貢獻。”趙玉鳳告訴記者,在“工程師夢”的影響下,她立志進入制造業。2003年,她創建鐵福來集團,專注于煤礦防突鉆探裝備的研究與創新。
成立20年來,鐵福來一直走在科技創新的路上。趙玉鳳深知,建立高素質的人才梯隊是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石。在鐵福來的研發團隊中,專業設計人員數量占一半。他們中既有行業學術帶頭人,也有工作在煤礦一線、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給鐵福來的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河南是一個人才外流與人才缺口并存的省份,現階段,民營企業如何引進人才,防止勞動力外流?鐵福來有套自己的人才戰略。
“首先,我們通過研發新產品,打造綠色工廠,不斷擴大企業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優秀外出務工人員、畢業學生早日回鄉就業。其次,企業立項,為返鄉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技能培訓,讓他們在實際項目中發揮創造力,進一步助力公司科技發展。”趙玉鳳說。
趙玉鳳告訴記者,制造業從原材料設計開發、技術研發、產品制作到最終銷售是一個比較長的鏈條。這個行業需要一線生產員工下“汗珠摔八瓣兒”的硬功夫。她呼吁更多的本土企業,愿意培養年輕人,讓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制造業,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創新思維培養,讓年輕人愛上制造業,成為真正具備工匠精神的“大國工匠”。
企業立項
建立返鄉人才培養機制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科技創新更落地也更樸素。民營企業創新研發的本質在于解決客戶的核心需求。”趙玉鳳說。民營企業需要出產品,員工需要有收入,只有通過不斷地研發新產品,實現產品創新,滿足客戶需求,公司得以發展,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憑借“急客戶所急,想客戶所想”的核心理念,堅持“產學研用”結合,鐵福來靠著落地的項目、人力、產品鋪就了自己的創新之路。截至目前,該公司獲取專利204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獲得作品著作權7項,軟件著作權2項。2022年,鐵福來ZDY8000LFY履帶式全液壓坑道鉆機榮獲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同時,鐵福來制定的國家機械行業標準公布。
在鐵福來公司的創新研發道路上,人才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該公司不斷吸納優秀青年,并提出“項目化人才培養方式”。鐵福來將優秀青年分別派駐到公司各個項目,以項目經理為主導,將每一個項目具體落實到人,真正從研發、生產、銷售售后,形成綜合型人才培養鏈。
引導返鄉人才進平臺、進項目、進團隊,讓返鄉人才在生產一線得到鍛煉與提升,在一線經歷行業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轉型升級,摸清行業脈動,返鄉人才在各個項目下各司其職,逐漸形成“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人才發展格局。
打好“人才”保衛戰,薪資激勵與技能培養不可或缺。趙玉鳳建議,本土民營企業在做好吸納人才的同時,需要針對留鄉、返鄉人才做好技能培養,“授人以漁”。通過創新型的技能培養機制,賦予留鄉人才更高的創新價值,以此反哺企業發展。
呼吁建立完備的引才、留才生態
反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河南人口發展報告,2021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883.0萬人,比2020年末減少58.0萬人。除自增人口減少外,全省常住人口的減少主要原因是流出人口增加,全年新增出省人口64.3萬人。在這些流動人口中,大部分是外出務工、求學的人員。
如何讓在外打工、上學的河南人愿意回到河南,建設河南?趙玉鳳建議,要堅持多維施策,統籌做好廣引英才與本土育才工作。
一方面需要廣開門路“引才”,建議政府方面深挖拓寬引才渠道,制定系列的引才支撐政策;持續深化“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工作,集聚培育一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扎根河南,以人才驅動創新,實現人才資源、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企業層面要強化科技創新,著力實現轉型升級,吸引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返鄉就業。
另一方面則需要多措并舉“育才”,政府層面持續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常態化開展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創新創業等培訓,打造現代化河南人力資源新優勢。企業層面則需要完善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從實踐出發,在生產線上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年輕人才。
同時,需要多方支持“留才”,政府及企業要從物質條件、發展機會、生活配套、福利待遇等方面設法留住人才,構建留才長效機制,讓一大批科技創新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發展需要人才,外地務工人才也需要回鄉。我希望,政府、企業合力涵養河南引才留才生態,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人才政策,讓河南人能夠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反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趙玉鳳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