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28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鄭州市加強信用信息歸集應用積極構建融資信用服務體系工作方案》,充分發揮信用信息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作用,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資料圖】
《方案》提出工作目標:
2022年底前,實現與河南省級節點及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對接聯通,初步形成國家公共信用信息、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網絡和管理機制,為銀行、保險、擔保、信用服務等機構推出公益性基礎信息服務。
2023年底前,在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前提下,實現信用信息依法依規充分共享,鄭州中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鄭好融”平臺)與全市有需求的銀行、保險、擔保、信用服務等機構全面依法依規對接,形成健全的服務和保障機制。
《方案》提到多項措施:
(一)建立健全融資信用服務體系
按照要求,加快“鄭好融”平臺與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橫向聯通市信用平臺,積極構建上下聯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形成融資信用服務合力。打造融資信用服務試點示范,合力創建一批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示范園(區)、示范銀行、示范平臺及涉農金融服務等場景試點示范,強化正面引導,推廣先進經驗。(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大數據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二)加強信用信息歸集整合
在依法依規、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歸集力度,多渠道開展歸集工作,積極補充完善市信用平臺各類信用信息。一是加快推進市場主體注冊登記、司法、納稅、社保、公積金、知識產權、生態、不動產、行政管理、水電氣、科技研發、金融資產交易、公共資源交易等信息歸集,實現“應歸盡歸”。二是探索建立信用信息自愿注冊機制,引導企業補充完善自身信息。圍繞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對涉企信息需求,鼓勵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河南·鄭州)”網站等渠道自愿申報資質證照、合同履約、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對信息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等作出公開信用承諾,暢通信息共享渠道。三是加強數據標準化建設,定期更新《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強化信用數據治理,充分利用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完善數據校驗、監測、防篡改等數據治理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大數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委、市稅務局、市中級法院、市生態環境局、市資源規劃局、市住房保障局、市城建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局、市人社局、市城管局、市醫保局、市事管局、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電力公司等,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三)加強信用信息開放共享
依法依規開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公開公示工作,健全信用信息共享體制機制,全量歸集公共信用信息,推動信用信息在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業務系統間的按需共享,促進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融合。依托政務信用平臺,高效匯聚、整合、加工全市多源信用信息資源,加強信用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提升信用風險預判能力和監管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四)完善市信用平臺信用評價功能
做好與國家、省信用系統對接工作,鼓勵運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市場信用評價結果等開展信用監管。探索建立完善信用評價模塊,基于市信用平臺歸集的公共信用信息,對信用主體各類信用信息和信用風險等進行客觀、科學、公正地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內外部信息資源,完善信用評價模型,實現對中小微企業的精準“畫像”,支持企業融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五)強化信用主體權益保護
踐行信用惠企理念,市信用平臺及“鄭好融”等數據平臺要建立健全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制度,信息主體有權免費查詢其在市信用平臺及“鄭好融”平臺上的所有信息,并可按照有關規定提起異議申訴和申請信用修復;市信用平臺要持續完善有利于自我糾錯、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引導失信主體主動糾正失信行為,不斷提高信用修復審核效率;在“信用中國(河南·鄭州)”網站開通信用修復綠色通道,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政府)
(六)發揮平臺集聚效應
充分發揮“鄭好辦”APP優勢,增設金融專區,將“鄭好融”平臺在“鄭好辦”上透出,為駐鄭金融機構及我市政策性金融產品引流客戶、創新產品、擴面增量。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推動“科技貸”“創業擔保貸”“專精特新貸”等政策類金融產品與“鄭好融”平臺實現技術對接和業務數據共享,通過在“鄭好融”平臺整體透出,助力客戶引流和融資便利,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獲得感。(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大數據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人社局等有關單位)
(七)強化信用信息對企業融資的支持
依法依規推進政務數據共享,研究制定政務數據支持金融機構放貸的方式和路徑。在政務數據服務小微金融、科創金融方面創新嘗試,推動政務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在信貸流程中依法合規共享。加強“鄭好融”平臺與市信用平臺互聯互通,鼓勵“鄭好融”平臺采用聯合建模、隱私計算等方式與金融機構深化合作,更好服務金融機構產品研發、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推動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規模。(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大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各行業主管部門)
(八)探索建立市級征信公司
適時推動市屬國有企業聯合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科技公司等成立市級征信公司,立足中小微企業信用服務需求,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探索大數據交易與信用信息市場化應用。(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大數據局、市發展改革委、人行鄭州中心支行)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到:
(一)常態化組織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
定期組織開展綜合對接與專題對接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政銀企對接活動,建立銀企對接活動情況通報和簽約跟蹤制度,定期跟蹤分析,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組織推動金融機構健全內部協同機制,確保對接工作實效,不斷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狀況。(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二)完善信用支持企業融資機制
充分發揮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優勢,按照屬地服務管理原則,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鄭好融”平臺宣傳推廣力度,深入了解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需求情況,積極引導轄區企業進駐“鄭好融”平臺;按照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企業融資“白名單”要求,各開發區、區縣(市),市直各單位結合穩經濟促增長相關工作要求,對轄區(行業)內的企業進行梳理篩選,將符合推薦條件的企業納入推薦“白名單”。(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三)強化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支持“鄭好融”平臺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風險緩釋機制,設立風險緩釋基金或風險補償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平臺金融產品,積極為我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信用融資支持,積極構建形成金融機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市發展改革委)
(四)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依托“鄭好融”平臺建立對獲得貸款企業信用狀況的動態監測機制,分析研判潛在風險并及時推送給相關機構。對依法認定的惡意逃廢債等行為,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責任單位:市金融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發展改革委,各開發區管委會、區縣〔市〕人民政府)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8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
頭條 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