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接近尾聲,公募基金行業高管人士變更也趨于頻繁。僅在12月23日至24日兩天,就有泰達宏利基金、圓信永豐基金、上銀基金、蜂巢基金、融通基金5家基金公司公告高管出現變動。截至25日,基金公司12月以來高管變更人數及涉及公司數量均已超過10月、11月。
事實上,這還僅僅是今年基金公司高管頻繁變更的冰山一角。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來共有124家基金管理人旗下308位高管發生變動,已經連續第四年超過300人,顯示行業高端人才流動劇烈。
泰達宏利迎兩位資深老將
(相關資料圖)
12月23日晚間,泰達宏利基金的一則高管人士變動公告引起了市場關注。因董事會改組,原董事長傅國慶離任。招商基金原總經理金旭出任公司董事長,高貴鑫則出任總經理一職。
公開資料顯示,金旭從業時間長達30年。她曾于1993年7月至2001年11月任職于證監會。此后,先后在華夏基金、寶盈基金、國泰基金、招商基金、招商銀行等多個機構任職,是一位具有監管、外資、公募、銀行等多方經驗的資深人士。2022年11月,金旭加入宏利投資(上海)有限公司。
高貴鑫也是擁有二十余年從業經驗的老將,其曾于2000年開始先后加入華夏基金、大成基金、國泰基金;后又陸續在渤海銀行、方正證券任職。2022年12月,高貴鑫重返公募,加入泰達宏利基金,任總經理(法定代表人)兼首席信息官、財務負責人。
巧合的是,從金旭與高貴鑫的從業經歷來看,二者在華夏基金和國泰基金任職期間均有重合,如今,擁有類似經歷的二人合作,或許會有新的火花。
數據顯示,泰達宏利基金成立于2002年,發展20年后的基金資產規模仍不足千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泰達宏利基金在管公募資金規模為628億元,在190家同業中排名第69位。
而同為2002年成立的招商基金,在金旭管理前的2015年初基金資產規模為1164億元,2021年末基金規模已經超過7441億元,增長了五倍有余。“不排除有這樣的考量,畢竟金旭在基金規模提升方面已經有了成功案例。”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還有多家公司官宣新高管
在泰達宏利基金宣布迎來兩位新高管的同一天,圓信永豐基金、上銀基金、蜂巢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發布了重要人事變動公告。
12月23日,圓信永豐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任命胡榮煒為公司新任董事長,任職日期為12月21日。自新任董事長任職之日起,鄭華不再代為履行董事長職務。
作為22家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圓信永豐基金成立于2014年,由廈門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臺灣永豐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圓信永豐基金的凈資產規模為348億元,較二季度的403億元略有下滑;排名也從第85位降至第90位。從產品結構來看,其權益投資比例占據大頭,非貨幣資產合計達313億元。
記者注意到,今年11月初,圓信永豐基金曾公告稱,副總經理江濤因個人原因于11月3日離任。此時便有消息稱他已回歸老東家融通基金。12月24日,融通基金發布的公告顯示,江濤將擔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融通基金三季末基金資產凈值合計達1128億元,排名第47位。
與此同時,上銀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公司原副總經理尉遲平接任總經理職務,原總經理劉小鵬因個人原因離任。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銀基金在管公募資金規模為1170億元,排名第45位。
此外,還有蜂巢基金公告任命楊超為首席信息官。
不難發現,上述基金公司均屬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成立較晚或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發展會相對艱難,有些“急于求成”的股東會希望通過換帥來打開局面。
如何看待離職潮涌
近年來,基金投資已經廣泛融入國民的理財生活,行業規模迅速增長。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規模已達26.7萬億元。迅猛發展的同時,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其中高管的頻繁變動也是表現之一。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來共有124家基金管理人旗下308位高管發生變動,已經連續四年超過300人。其中,副總經理更換最為頻繁,年內有121名副總經理出現職務變更,共涉及79家基金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出現變動的基金公司則分別有40家、31家。
“一般而言,總經理或副總經理是機構聘任的職業經理人,需要多年投研經驗和管理經驗,會以市場化招聘的方式進行。”一位基金業內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通過市場化招聘的高管,在前期需要經歷一些磨合,例如在股東的風格和訴求方面。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近年來,股東方對高管的考核標準日漸嚴格,總經理或副總經理與公司發展理念是否契合、能否承擔起經營管理的責任等方面原因均會導致其職位變動,但過于頻繁的人事動蕩會給公司治理帶來挑戰。
事實上,公募基金作為人才密集型行業,團隊穩定和掌舵者實力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兩年競爭越發激烈,頭部效應逐漸凸顯,中小型基金公司面臨著更大的業績考核壓力,這或許是此類高管變動頻繁的主要原因。
“資管行業迅速發展,基金高管需求加大,公募高管呈現高頻變動在情理之中,未來這一趨勢或會延續。”一位基金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打造好的公司文化、具吸引力的職位條件等,可能會加強對同行業高管和核心投研人才的吸引。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