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持“風口”產業發展的投融資
模式思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省洛陽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國輝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委市政府把抓產業作為“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重振洛陽輝煌”的關鍵之舉,提出“凝心聚力抓產業”,指明了搶抓“風口”的主攻方向。財政部門積極履職盡責,創新投融資模式,堅持“有解”思維,強化金融思維和手段,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支持“風口”產業和實體經濟發展,促進洛陽市制造業轉型升級。
財政創新投融資模式
支持“風口”產業發展的實踐
(一)優化支出結構,打出政策“組合拳”支持產業發展。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推動新能源電池、光電元器件、農機裝備等十大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規模超萬億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一是直接輸血,精準有力地為市場主體注入現金流。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2022年1—10月,安排資金7.7億元,持續抓好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支持推動洛陽產業轉型升級。2022年省市兩級財政撥付龍門實驗室建設資金2.1億元,全力打造引領行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智能裝備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堅持創新引領,支持高水平建設科技產業社區和智慧島,加快構建創新型企業集群。
二是間接補血,多元系統地為市場主體緩解資金壓力。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提前測算留抵退稅資金需求,確保有充足庫款兌現留抵退稅政策。2022年1—10月,洛陽市已有102.8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實施滿負荷生產獎勵政策,籌措獎勵資金2500萬元,對2022年第一季度保持連續滿負荷生產且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20萬元財政獎勵。第二季度繼續實施滿負荷生產獎勵政策,全力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效,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三是持續造血,充分運用財政政策空間擴大增長空間。先后修訂完善《洛陽市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洛陽市揭榜掛帥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洛陽市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管理辦法(試行)》等十多項制度,發揮科技創新政策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支出進度,積極兌現科技創新政策,落實涉企資金直達機制,盤活存量提振市場信心,2022年1—10月,市財政撥付科技創新資金3.52億元,支持企業的創新主體培育、平臺獎勵、重大科技專項、技術交易獎勵、科技人才引育等。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省級軸承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龍門實驗室、農機裝備產業研究院揭牌成立。
(二)著力財金協同,撬動社會資本多元投入“風口”產業。樹立“大財政”理念,統籌整合產業扶持類財政性涉企專項資金,分類設計“財政政策+金融工具”,聯合科技、金融等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源“精準滴灌”,支持企業破解創新發展難題。
一是“財政政策+聯合基金”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和研發創新。與省財政聯合成立“洛陽市高端軸承產業研發聯合基金”,未來三年成立基金總規模1.2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每年4000萬元(其中市級2000萬元、省級2000萬元),重點支持洛陽市高端軸承產業領域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推動洛陽特色優勢產業布局,提升軸承產業能級和綜合優勢。多次到省財政廳對接基金項目,已爭取河南省農開創業投資引導母基金1.5億元,在洛陽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河洛英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新能源企業洛陽大生新能源獲得中豫產投公司投資6000萬元。
二是“財政政策+引導資金”破解科創企業發展資金需求。充分運用科創引導資金,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企業支持力度,目前財政投入科創引導資金5400萬元,支持成立信科信息科技投資基金、周山高創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浩正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達到2.5億元,引導科技型企業通過股權、債權、融資租賃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3只基金已投資20家企業1.23億元。積極推動設立洛陽市中證開元科技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河南宏科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4億元,已投資9個項目3.2億元。財政出資3000萬元設立洛陽首只知識產權產業引導資金,推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基金首期規模1.1億元,已投資洛陽儲變電系統、清研銳為軌道交通等五個項目共計8200萬元,累計撬動社會資本8000萬元,放大財政資金2.67倍。
三是“財政政策+金融資本”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改變財政資金無償資助的單一方式,撬動銀行、創投機構等社會資本投資產業、投資科技創新,截至2022年10月底,市財政共計出資1.8億元,參股設立基金7只,總規模9.6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9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7.17億元。相關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已投資項目40個,投資金額6.79億元,投資領域主要為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和互聯網等行業。
(三)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及風險補償機制,破解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
一是設立中小微企業還貸周轉金資金池。財政支持的中小微企業還貸周轉資金池自2014年4月設立以來,目前總規模2.7億元,截至2022年10月底,已累計辦理還貸周轉金10931筆,周轉金額約達522.91億元,為企業直接節約融資成本7.32億元以上,政府資金累計周轉量達201倍,確保了重點企業資金鏈不斷裂,化解了銀行貸款逾期風險,維護了地方金融生態穩定。
二是設立科技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以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增信達到降低科技型企業50%以上貸款抵押為目標,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杠桿效用,2016年建立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目前規模已達到6970萬元,簽約合作銀行達到11家,引導銀行為洛陽市211戶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發放貸款7.3億元。2022年設立規模5000萬元的高成長性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主要支持洛陽市高成長性企業提質倍增計劃市級試點(培育)企業、市級試點(培育)企業的供應鏈核心配套企業、經省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列入“三大改造”重點企業項目庫的企業等五類企業融資需求,4家簽約銀行已為高成長型企業發放1.26億元信用貸款,為高成長性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三是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2021年,市財政出資1000萬元設立洛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補償池,合作銀行所發放貸款發生實際貸款本金損失的,由風險補償資金池和合作銀行按照4:6承擔實際貸款本金損失風險。截至2022年10月底,洛陽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金額2.38億元,支持洛陽瑞昌環境工程公司、洛陽銅一金屬材料發展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
完善財政支持產業發展
投融資模式的建議
(一)堅持“基金+資金”雙軌并行,發揮引導帶動作用。
一是建立完善“資金獎補+基金投資”的分配模式。對競爭性領域多探索使用以基金投資的方式予以支持,高效配置財政資金,充分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對經濟發展的保障支撐和引導帶動作用。積極從各類支持產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中統籌資金用于充實引導基金,統籌年度執行中實施條件不成熟的項目,將壓縮、取消、統籌的資金整合歸集至引導基金。
二是創新財政資金分配方式。按照“直接變間接、無償變有償、資金變股權”的原則,結合企業的具體發展階段,以及企業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經濟效益和盈利能力情況,采取“投貸聯動”模式,引入基金公司、商業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債權融資等方式,滿足“風口”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切實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加強政府政策引導,調動社會資本和基金管理機構參與的積極性,著力解決社會資本“不愿進”問題。
三是提高財政投融資管理水平,推進重點產業集群發展。面向“風口”產業方向,結合洛陽“十大產業”,梳理謀劃一批重點產業集群。分類別篩查項目,建立適合股權投資的企業項目庫。對接全國頭部的基金管理公司,緊盯產業風口,推動“一產一策”,細化重點企業、重點在建項目、重點園區、重點招商目標企業等清單,充分利用開發性金融機構,著力破解重點產業集群企業的資金發展瓶頸,促進產業發展向高質量轉變。
(二)堅持“財政+金融”雙輪聯動,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一是推動優化金融供給。繼續推行“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通過政府分擔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河洛英才(團隊)等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繼續探索開展初期規模5000萬元的“成長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和初期規模3000萬元的“外貿貸”風險補償資金池、10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池”,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高成長性、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幫助中小微科創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二是探索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新融資模式。配合科技、人社等相關部門對洛陽的創新創業人才支持政策進行優化調整,探索實施“創投基金+科技貸+獎補”相結合的創新創業人才項目支持政策,市財政安排資金1億元,爭取省創業投資母基金,吸引省級基金管理機構落戶,在洛陽市設立規模5億元的洛陽市河洛英才創業投資基金,分五年出資到位,以市場手段實現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
實現貸前增信、貸中周轉、貸后補償全鏈條普惠金融服務,通過銀擔分險、再擔保分擔、國家融擔基金獎補,分散擔保風險、降低擔保費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小微科創、風口產業的融資擔保業務,破解各類企業資金瓶頸。
(三)堅持“政策+服務”雙重保障,著力優化“風口”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嚴格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大局”的理念,在精準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增值稅留抵退稅、制造業中小企業緩稅等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基礎上,建立“上下聯動、直線溝通、定點聯系、跟蹤問效”的政策落實工作機制,動態跟蹤企業的發展情況和享受稅費優惠政策情況,持續為企業提供優質政策服務,確保減稅降費政策應享盡享。
二是強化政府投資基金和資金池全過程績效管理。財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對基金和資金池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做好事前績效評估,制定績效目標和績效指標,開展績效監控,每年末基金實施績效自評。自評結果報財政部門和其他主要出資人審核。財政部門可組織對基金開展重點績效評價,主要評價政策目標實現程度、財務效益和管理水平。績效自評和重點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基金存續、計提管理費的重要依據。
三是加強人才建設,培育產業投融資專業團隊。建議將基金高端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體系,開通引進基金專業人才的綠色通道,采取市場化方式,面向國內外資本市場,引進一批高級基金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同時加強對政府投資基金業務工作的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促進政府投資基金持續健康發展。
責編:高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