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6日,11月以來,信用債、二級資本債、永續(xù)債、同業(yè)存單價格下挫,收益率明顯上行,不少機構(gòu)陷入被動“防守性”拋售,不少市場人士頻頻驚呼債市“踩踏”。債市跌宕引起一連串負反饋效應(yīng),理財凈值急跌。在零售投資者端,理財公司面臨不同程度的產(chǎn)品贖回。
券中社記者從多渠道獨家獲取并匯總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1月末,“工農(nóng)中建交”5家國有大行理財公司及招銀、興銀、光大、平安、信銀共計十家理財公司的產(chǎn)品(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管理規(guī)模約為17.1萬億元,單月縮減近6300億元。分主體來看,僅有兩家股份行理財公司的規(guī)模實現(xiàn)逆勢增長。
從貨架品類看,主要配債的固收類產(chǎn)品縮水幅度最大,單月減少近5900億元,占比則仍在95%左右。混合類產(chǎn)品基數(shù)較小,11月單月減少了約400億元;權(quán)益類產(chǎn)品規(guī)模及占比變化并不明顯,個別國有行理財公司的權(quán)益類產(chǎn)品規(guī)模11月實現(xiàn)大幅增長,主要是私募渠道上量所致,其余公司產(chǎn)品規(guī)模及比例大概保持不變。
有分析師對記者直言,債券市場收益率快速上行與“非理性拋售”,跟銀行理財贖回二級債基、在二級市場凈賣出債券,目前正構(gòu)成一個難解的不良循環(huán)。年末將至,只要這個循環(huán)不打破,銀行理財就仍將承壓。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jiān):萬軍偉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6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
頭條 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