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12月14日,中關村金融科技系列活動——第十屆金融科技論壇年會暨2022“光大杯”中關村番鈦客金融科技國際創新大賽頒獎典禮在“云端”舉辦。本屆論壇年會以“科技引領 數智未來”為主題,聚焦全球金融科技新發展、高精尖技術在中國的前沿實踐應用,共探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未來。
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發展場景金融,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活動上提出一些建議,“一方面要加快數字化轉型,著重建設和優化線上場景;另一方面要做好日常運營,堅持差異化服務,優化客戶體驗;此外,還要打造好本地生活生態圈,以非金融場景帶動金融服務。”
【資料圖】
銀行迫切需要發力場景金融
銀行服務,從來都不是脫離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對象需求而孤立地存在。近年來,隨著用戶行為深刻變遷和銀行網點逐漸式微,銀行原來以實體網點為中心、以線下拜訪為主要方式的營銷獲客模式遭遇挑戰。
董希淼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迫切需要發力場景金融,一方面搭建各類場景,另一方面融入各類場景,并以此為基礎,重構營銷獲客、活客模式,更直接、高頻地觸達客戶,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精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務。
所謂的場景金融,旨在將金融服務融入各類常見的場景中,以場景為依托向用戶提供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的金融服務。這就是場景金融。在他看來,金融科技發展是大勢所趨,而發展場景金融是金融科技時代銀行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是銀行服務變革的重要方向。但是銀行發展場景金融之路并不平坦。
“前段時間我們看到,包括工商銀行在內,一些銀行公告,停止其電商平臺相關服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銀行系電商平臺以及金融服務場景拓展面臨著一些困境。”董希淼說。
銀行場景金融正從C端轉向G端和B端
銀行場景金融主要涉及C端、B端、G端等三個領域。十多年來,C端用戶對金融場景變革感受最明顯的或是支付場景變化。董希淼認為,從現金支付到刷卡支付,再到掃碼支付,而后到如今的刷臉支付、無感支付,部分地區還有數字人民幣,我國個人支付方式不斷變化,日新月異。而居民消費需求多樣化,催生出網購、外賣、共享單車等新消費場景。
對B端而言,疫情之下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生存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采購、生產、銷售等流程中對資金周轉效率需求較高,對融資成本更為敏感,供應鏈金融、產業金融數字化成為發展重要方向;對G端而言,近年來銀行積極介入智慧政務場景,為公共服務和民生需求提供保障。百姓就醫、企業納稅、賬戶管理等金融服務需要銀行聯手科技企業,主動為政府搭建系統平臺,提供服務移動端,建立智能社區服務體系。
除此之外,從客群屬性看,銀行場景金融還有F端(Finance),即金融自場景。如招商銀行搭建“財富開放平臺”,用信息流連接從資金端到資產端的多層次、多角色的主體,包括基金公司、理財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讓他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客戶服務。
在董希淼看來,銀行場景金融服務的重點正在加快從C端消費互聯網向G端政務服務和B端產業賦能拓展轉變,場景金融服務的邏輯將從“普惠+流量”變為“專業+個性”。而場景金融的新技術應用不斷涌現,為銀行更好地參與場景金融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建議從三方面發力場景金融
對我國超過4000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該怎么發展場景金融呢?董希淼認為,銀行應從自身資源稟賦和業務戰略出發,基于核心和重要業務和用戶群體的需求,與外部機構深度合作,相互賦能、協同創新,實現多方共贏,真正地讓銀行服務觸手可及、無處不在。
具體而言,他提了三個方面建議:
一是要加快數字化轉型,著重建設和優化線上場景。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要以手機銀行作為自身場景建設的主陣地,持續地開發、整合、升級手機銀行App,集中力量建好線上場景平臺,不斷延伸和拓寬獲客活客渠道。他認為,同時,強化線上與線下場景協同,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線上渠道服務形式靈活有助于提高客戶體驗感;而線下網點仍然是銀行觸達客戶的重要渠道,對維系存量客戶、增強客戶黏性仍然具有一定作用。所以,重點是線上場景,但也不要忘了線下場景,這可能是中小銀行優勢所在。
二是要做好日常運營,堅持差異化服務,優化客戶體驗。場景金融應該是“三分建設,七分運營”,場景搭建后的運營更為關鍵。董希淼說,如果沒有持續的良好運營,場景的搭建其實并不能起到應有作用。銀行應推出具備定制化、組合化、安全性等特點的產品,加大具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供給,無縫銜接到各類場景中去。
三是要打造好本地生活生態圈,以非金融場景帶動金融服務。C端方面,銀行需要從用戶的生活角度捕捉非金融場景。銀行應利用科技賦能,結合區域經濟、商戶資源和用戶消費特點,找到差異化服務渠道和方式,為客戶提供各類消費金融服務。B端和G端方面,近幾年銀行發力智慧政務、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場景建設,應該說都取得積極的進展。總之,銀行積極通過非金融場景建設為金融業務帶來新的契機——不但是在C端,B端和G端同樣也是如此。
部分銀行在外部合作中滋生合規風險、聲譽風險等
不過,在董希淼看來,銀行在發展場景金融中存在不少不足和問題,比如,社交、電商、外賣、出行等高頻非金融場景競爭激烈,銀行不但需要投入較大成本才得以嵌入,而且在合作中處于被動地位;部分銀行在外部合作中,將核心業務環節外包,滋生合規風險、聲譽風險等。
此外,場景金融看上去很美,但疊加了金融風險與場景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銀行經營管理壓力。“特別是對場景風險等非典型風險,銀行往往缺乏有效的管控和化解辦法。近年來,長租公寓、教育分期等細分領域‘爆雷’風險波及了部分銀行。”董希淼說。
在場景金融發展過程,銀行對用戶信息運用要堅持法律和道德底線,將保護用戶隱私的理念內化于機構血液中,以最嚴格的標準和最嚴密的措施確保用戶信息和隱私安全。金融管理部門應健全數字金融監管機制,確保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和場景金融發展在科學合理的監管框架內進行。
在他看來,銀行發展場景金融,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推動銀行從“資金中介”邁向“服務中介”。“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銀行功能變遷的內在要求,是銀行打造核心競爭力、尋求新發展模式的客觀要求。”
責編:高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4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
頭條 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