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向全球推銷的,不止世界杯。中卡兩國國有能源公司11月21日宣布簽署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采購協議,同時創下兩項之最:長協時間跨度史上最長、氣源來自史上最大液化天然氣項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獲悉,該公司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27年的LNG長期購銷協議,卡塔爾能源公司將每年向中石化供應400萬噸LNG。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與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塔爾能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阿比閣下(Saad Sherida Al-Kaabi)以線上形式共同簽署了協議。馬永生表示,該協議的簽署不僅有助于滿足中國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提升能源供應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
卡塔爾能源公司發布的消息稱,根據購銷協議,合同氣量將由該公司的北方氣田東部擴建項目(NFE)供應,交付給中石化的接收站。這是該項目宣布的第一份長期購銷合同,也標志著LNG行業誕生了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天然氣供應協議。
擁有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儲量的卡塔爾正在雄心勃勃地推進北方氣田擴建項目(North Field project),以鞏固其全球主要LNG出口國地位。
北方氣田是卡塔爾與伊朗共享的世界上最大氣田的一部分(伊朗部分被稱為南帕爾斯),擴建項目分為兩部分:規模更大的第一階段東部擴建項目(NFE),計劃建設四條液化生產線(總計3260萬噸/年)、耗資287.5億美元,預計2026年開始生產;第二階段北方氣田南部擴建項目(NFS)包含另外兩條液化生產線(產能1600萬噸/年)。全部投產后,到2027年,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總產能將從目前的7700萬噸/年提高到1.26億噸/年。作為出口配套,卡塔爾還簽訂了60艘LNG運輸船的建造合同和長期租船協議,預計未來數量將增加到近100艘。
自6月中旬以來,卡塔爾能源公司持續為兩大超級項目招募國際合作伙伴,組建豪華股東團隊。
據澎湃新聞梳理,道達爾能源、埃尼、康菲、埃克森美孚和殼牌,這五大歐美油氣巨頭通過分別與卡塔爾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合計持有東部項目25%的權益,其余由卡塔爾能源公司持有。在南部項目上,9-10月,卡塔爾能源分別與道達爾能源、殼牌、康菲簽署合作協議,三家國際公司合計持有25%權益,剩余75%由卡塔爾能源公司持有。
頂級油氣生產商們之所以渴望在該項目中分一杯羹,是因為卡塔爾享有世界上最低的生產成本,且是少數幾個能夠大幅替代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國家之一。
縱觀歷史,這家國有油氣公司在該國所有LNG開發項目中所持股份規模從65%到70%不等,其余部分由國際石油巨頭和主要的LNG買家持有。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次曾有市場消息稱,卡塔爾能源公司一直在與一些現有的亞洲客戶討論收購股權事宜。路透社此前報道,中石油與中石化一度與卡塔爾談判,分別擬投資15億美元參與北方氣田東部擴建項目,并簽署LNG長期承購合同。
隨著卡塔爾能源公司主導的股權轉讓結束,中國企業大概率未參與到上游氣田資產的權益投資中。但中企的角色料不只是買家,中國石化稱,長協是雙方就卡塔爾北方氣田擴建項目“開展一體化合作的重要部分”。
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LNG供應國,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在資源上具有互補性。中國油氣企業與卡塔爾簽訂的第一份長期LNG資源購銷協議,要追溯到2008年,中海油與卡塔爾石油公司簽訂的合同量200萬噸/年、合同期25年的長協。2021年,中石化與該公司簽署了為期10年、200萬噸/年LNG長期購銷協議。同年,卡塔爾石油公司宣布更名為卡塔爾能源公司。
國際大型LNG項目在投產前簽署長協,是該行業慣例,由于此類項目投資往往高達數百億美元,簽訂長協是項目獲得貸款融資的前提條件。對于賣方而言,綁定下游LNG買家的長期采購,意味著確保高額投資的長期攤銷。對于買方來說,長協是穩定供應的保障。在高氣價周期尤為如此,長協多與國際油價掛鉤,價格波動比現貨要小得多,能夠對沖風險。
2002年,廣東LNG項目與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合營項目簽署LNG供銷合同,這是國內第一份LNG長協, 簽署25年“照付不議”供氣合同,每年穩定供應廣東省370萬噸LNG。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此后“三桶油”和城市燃氣等國內企業累計在國際上簽訂了20多份LNG中長期購銷協議,時長在5-25年不等。
自2021年開始,不斷上漲的全球LNG現貨價格助推了長期合同簽約量的回歸。長協定價模式再次受到全球LNG市場的青睞。據行業分析機構統計,2022年全球長約簽訂量可能創下與2023年高峰期持平的紀錄。
長協氣在國際LNG貿易中占主導地位,也是國內進口氣的“壓艙石”。據海關數據,2021年中國進口LNG總量為7972萬噸,其中長協進口量5409萬噸,占比67.85%,現貨進口2563萬噸,占比32.15%。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上周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得益于包括三大油在內的進口商簽訂的大量中長期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加之大量相對低價的進口管道氣,使得近階段我國對高價現貨LNG進口的需求極小,因此高價現貨對我國天然氣市場整體影響較小。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2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
頭條 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