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海舒 實習生 王宇)進入11月,空氣中已經有了冬天的味道。
(相關資料圖)
最近,社交平臺風靡一種新的喝茶形式“圍爐煮茶”,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生火、煮茶,烤柿子、烤花生……抖音上,圍爐煮茶話題視頻有8.9億次播放,微博相關的話題閱讀量超4000萬。有些茶館門店順勢推出了套餐,淘寶賣器具的商家稱今年9月開始爆單。圍爐煮茶為何在年輕人當中走紅?
圍爐煮茶成年輕人聚會“新寵”
三五好友在一起,圍著爐火煮一壺茶,里面可以加牛奶、紅棗、桂圓,茶壺旁邊還可以烤紅薯、花生、板栗、砂糖橘,甚至烤年糕、棉花糖。在慢慢變冷的天氣里,這樣的喝茶方式立馬將氛圍感拉滿。
抖音上,圍爐煮茶話題視頻有8.9億次播放,微博上與圍爐煮茶相關的話題閱讀量超4000萬,小紅書上圍爐煮茶的話題瀏覽量也有1100多萬,怎么選茶、買什么樣的爐子、用電還是用碳……關于買器具的討論熱度很高。
“圍爐煮茶”的興起也帶火了一些嗅到商機的茶館。上周五,遼寧錦州迎來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第二天,85年的金女士和幾位朋友約著去了一家綜合茶餐廳體驗了一把。“從秋天就看到有商家宣傳,市里的幾家酒咖、茶館有套餐,最便宜的69元,還有129元、229元,最貴的699元,主要是配套的點心和水果不同,炭火爐是古色古香那種,上面有排風,有點像燒烤。”
金女士和朋友點了229元的套餐。“儀式感挺強的,還有扇子道具,讓拍照用的。小吃有干果、棉花糖、柿子、花生,水果有橘子和桂圓,貴點的套餐里有切好的果盤,放到高低錯落的小方格里,看著很精致。”
山東濟南的木木稱,最近有些小店也在路邊支起了小桌煮茶,很吸引人,也有不少抖音博主在拍攝視頻。
除了去茶室體驗,還有不少人選擇購買器具在家或者室外煮茶。在購物平臺搜索“圍爐煮茶”,有各種各樣的煮茶器具,一個爐子和茶壺的基礎套餐價格在200~300元,好一點的將近500元,大部分會贈送龍眼炭和烤網。
在網購平臺上,一家賣器具的店鋪,炭火爐和茶壺的套餐月銷超5000單。客服稱,從今年9月份開始爆單,目前賣得最好的是價格在200元左右的套裝。
圍爐煮茶背后是對氛圍感和慢生活的追求
國香茶城董事長姬霞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圍爐煮茶這種喝茶方式去年也有,但茶會上比較多,今年突然流行起來了。“冬天到了,桌子上有個小爐子煮著茶,喝茶過程中還可以聞著茶香,讓人在忙碌的生活里平靜下來,受到很多人喜愛。”姬霞敏說。什么樣的茶適合煮?姬霞敏稱,除了綠茶,白茶、陳皮、六堡都可以煮。
煮茶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一,宋代就有煮茶這種形式,茶葉經過碾碎、烹煮、攪拌、濾汁后,再將茶湯注入茶盞里飲用,飲茶之余搭配一些茶果點心,三五好友圍坐一起吟詩作賦。
也有人認為,今天的“圍爐煮茶”起源于云南的“火塘烤茶”。火塘是云南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人們用它取暖照明、燒煮食物,也會直接在炭火上烤食物。
相對于單純的飲茶,“圍爐煮茶”之所以吸引年輕人,更多是整體的氛圍感。“圍爐煮茶是把整個場景進行了創新,這種形式具有話題感,以及社交的屬性,非常匹配并滿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道。
鄭州市民老白認為,傳統的茶社偏商務,圍爐這種形式更加大眾化、生活化,同時也將消費群體的范圍擴大,學生族、親友族都可以加入其中,另外也增加了一些互動。“自己煮茶、烤東西吃比較有意思,但不會購買器具,可能新鮮感過去就閑置了,還是比較傾向于去店里體驗。”
年輕人喝的不僅是茶,更是“儀式感”
近年來,茶葉的新消費浪潮襲來,新式茶飲、袋泡茶、混搭風味茶等新產品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隨著90后、00后新生代消費崛起,今天的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年輕化,而在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影響下,茶葉的購買渠道、消費場景更加多樣化。
“以前都是年紀大一點的人來市場喝茶,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但是喝什么茶、怎么喝跟以前不太一樣。”姬霞敏說,近年來,傳統文化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流行的生活方式也是階段性的,之前流行燜泡茶,今年冬天流行圍爐煮茶。
“中國的茶文化非常悠久,有獨特的魅力,同時消費群體逐漸年輕化,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樣把中國的茶變得活潑起來,將傳統美好的東西跟現代一些元素結合起來,讓這個市場更活躍,讓年輕人更愛中國茶。”姬霞敏說。
從事茶行業多年的盧先生稱,茶葉發展到現在,其實最符合人們消費習慣的形式是袋泡茶,像喝咖啡一樣,熱水一沖就可以了,因為追求便捷是整個行業的方向。但是,圍爐煮茶包括之前的燜泡茶受熱捧,是因為年輕人想要與眾不同,滿足社交需求以及分享欲,是一種獨特的體驗感和消遣方式。
“煮茶罐最早只賣幾塊錢一個,后來十塊錢左右,去年我買的時候20多塊錢,今年圍爐煮茶火了之后,我看網上一個煮茶罐能賣到80到120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價格。”盧先生說,因為有更多的人喜歡這種形式,讓產品有了更高的附加值,年輕人喝的不僅是茶,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感。
“儀式感消費”漸多,是對流行文化的認同
除了喝茶,萬物皆可儀式感。浙江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方亞琴認為,現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消費的儀式感,不過儀式的文化意義已經被消解,對年輕人而言,通過消費的儀式感,可以表達出對青年文化或流行文化的一種認同。
近年來,消費的儀式感在年輕人心中越來越重。
2020年9月,秋天第一杯奶茶爆火社交平臺,發紅包、秀恩愛,“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順利沖上了熱搜,也引爆了全民玩梗,“奶茶熱潮”下,有的奶茶店單日銷量被拉動了30%。
去年12月,全國掀起一股熱紅酒風,熱紅酒在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倍。“冬天的第一杯熱紅酒”相關打卡攻略、菜單教程刷爆了朋友圈、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還直接火到了線下,杭州、上海、南京、成都等多個城市的街頭巷尾,掀起了“熱紅酒攤”的熱潮。
還有去年流行的“10根烤腸”,起寓意“時常想你”,火爆程度堪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行業人士分析,“儀式感消費”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也是人們消費觀念轉變的鮮明體現。如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占據了人們的大部分業余生活,一個富有儀式感的行為、一個能引起人們興趣的熱點話題往往會以爆炸式的速度在社交空間迅速傳播。從本質上說,這也是消費升級的一種表現。
責編:高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5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
頭條 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