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申請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11日,中郵證券另類投資子公司獲得證監會批準。中郵證券可以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不過范圍僅限參與創業板、科創板項目跟投。除中郵外,幾天前,世紀證券的這一業務申請也獲得了監管的反饋意見。甬興證券則在不久前也獲批了這一業務。
“部分中小券商發力另類投資子公司業務,主要是與注冊制有關,有的注冊制新股需要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進行跟投,缺乏這一業務可能會限制投行的展業”,一券商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目前,部分券商的另類投資子公司通過投行項目的跟投,已經實現盈利。
中小券商發力另類投資業務
11月11日,證監會核準了中郵證券通過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證監會表示,《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于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的申請報告》及相關文件收悉。根據有關規定,經審核,核準中郵證券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限參與創業板、科創板項目跟投)。
根據相關要求,中郵證券應當依法辦理子公司工商設立登記,修改公司章程,并報住所地證監局備案。應當依法完成另類子公司籌建工作,配備人員、系統、場所,籌建情況通過住所地證監局現場檢查前,不得實際開展業務。應當切實履行母公司的管控責任,加強對子公司的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制定措施切實防范與子公司的利益沖突和利益輸送風險,督促子公司穩健經營、依法展業。子公司如擬擴大另類投資范圍的,應當依法報證監會核準。
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的反饋意見中,監管要求中郵證券結合公司近年來保薦業務開展情況,以及科創板、創業板項目儲備情況,進一步論證公司設立另類子公司的必要性、可行性。
除中郵證券外,世紀證券也在申請另類投資業務。11月4日,證監會對世紀證券申請從事另類投資業務反饋了3點意見。
監管表示,根據公司材料,另類子公司設立必要性包括促進公司投行業務的發展,滿足公司開展科創板、創業板保薦業務的需要。此外,由于另類子公司業務范圍擬包括股權投資,亦與公司投行業務能力、發現項目的能力相關。請補充說明公司近年來投行業務(尤其是股權融資類)的開展情況,以及公司相關另類投資人員儲備情況。
此外,監管還要求說明世紀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及投資信用債等資本消耗型業務的規模、風險情況及應對安排,并結合有關情況論證公司是否有能力管控自有資金投資業務風險。
甬興證券也在不久之前獲得了另類投資業務資格。今年8月,監管表示,核準甬興證券通過設立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限參與創業板、科創板項目跟投)。公司應當依法完成另類子公司籌建工作,配備人員、系統、場所,籌建情況通過你公司住所地證監局現場檢查前,不得實際開展業務等。
與投行業務高度相關
據了解,券商的另類投資子公司,主要是用來跟投公司所參與保薦的投行項目。比如,中郵證券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展業范圍就僅限跟投科創板、創業板項目。在科創板、創業板的相關發行規則中,也規定了券商如果跟投,只能是以另類投資子公司的形式出現。
“這個業務與投行業務是高度相關的,尤其在現在注冊制的背景下,投行保薦了項目,如果沒有跟投的子公司,可能會對業務形成一定的限制。”某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該人士稱,目前,投行業務做得比較好的頭部券商,都早已布局了另類投資子公司。現在部分中小券商申請開展這一業務,估計就是想發力投行業務,在注冊制的背景下也謀求分一杯羹。
“當時在科創板相關保薦跟投的規則出來之后,就有一波另類投資子公司的設立潮,”上述人士表示。
記者注意到,正因為跟投的存在,使得券商的投行業務不再僅僅是輕資本業務,也變成了資本消耗型業務。另類投資子公司對擬上市公司進行投資需要大量資金,部分券商的另類投資子公司還先后進行增資。
去年7月,東方證券發布公告稱,擬對東證創投新增注冊資本9.5億元,完成增資后,東證創投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72.00億元。東證創投為東方證券旗下從事另類投資業務的全資子公司。
去年6月,中銀證券表示,中銀資本為公司全資另類投資子公司,注冊資本為3億元。為滿足中銀資本業務發展需要,公司擬以現金方式出資14億元向中銀資本增資,將中銀資本注冊資本增至17億元。
跟投科創板實現盈利
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在部分項目投資上,已經實現了盈利。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包括容百科技、瀾起科技、中國通號、中微公司等。時隔三年,這25家首批上市的科創板公司于今年7月22后陸續迎來解禁。根據公告,已經有超過20家公司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涉及股份超過29億股,以7月21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超百億元。
科創板在設立之初就引入了保薦“跟投”機制,強化保薦機構的把關責任,要求券商專門的另類子公司真金白銀跟投,跟投比例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2%到5%,鎖定期2年。那么此前參與首發戰略配售的券商跟投收益如何?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在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券商合計跟投13.34億元,若以鎖定兩年期2021年7月22日為鎖定終止日計,14家券商跟投浮盈合計達到29.16億元,2年投資收益達到118.6%。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