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賈永標 王磊彬 吳海舒 徐兵 丁洋濤)11月6日晚,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十四場(2022年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鄭州市疫情已趨穩向好,目前正處于拔點清面的攻堅期和關鍵期。
當前,鄭州低風險區內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商超、藥店、醫療機構,理發店、熟食店、面包房、服裝店等與群眾生活相關的場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恢復正常經營。
【資料圖】
從最開始微弱的運轉狀態,逐漸切換到現在的人來人往,活力漸歸。一起扛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看到無數個徹夜堅守的身影,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保供人員、下沉黨員干部、基層志愿者等沖鋒在前,星夜無眠,為大家做好服務保障,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同時,也正是有了這些溫暖且堅韌的力量,城市才能更快地復蘇活力。
今天跟隨大河財立方一起,聚焦“鄭”回來路上部分保供、志愿者面孔,感受這座城市的脈搏跳動。
每天休息4小時
保供幾百戶小區居民的新鮮菜
坐標:鄭州高新區謙祥萬和城小區棒山姆超市
鄭州高新區謙祥萬和城小區棒山姆超市的老板李萬科,過去的20多天,每一天的忙碌都是從夜里10點開始的。
每晚10點,李萬科會帶著小區微信群里幾百戶業主的“期待清單”發動面包車,和合伙人一起奔赴鄭州四環外的一個個市場,開始為第二天的社區保供備貨。
“疫情期間,看到顧客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在為吃飯發愁,我們一商量,就決定為小區保供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因為每一個市場只讓一家賣菜,所以必須晚上10點就出發,到市場之后,還需要排隊才能購買。等裝完車回到店里,一般都是凌晨3點多。”李萬科說,這時候他和小伙伴才能休息。
在經過4個小時的休息之后,早上7點,李萬科就開始把到店的肉類、蔬菜、水果進行分類打包。
“我們會根據每天進菜的種類進行分裝,一般一個蔬菜包售價40元,里面包含了近10種蔬菜。疫情最開始時,我們給大家送的蘿卜、白菜、土豆、洋蔥為主,后來考慮到大家的口味,結合市場供應的情況,這幾天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青菜等。”李萬科說。
分裝打包的活兒在李萬科看起來最為繁重:每一個蔬菜包、水果包不僅要給足量,還要在蔬菜包上注明微信名、樓棟和戶號。“這個工作占到了我們工作量的80%。”
為了給小區更多業主提供上蔬菜包,棒山姆超市旁邊因疫情無法回家的3位鄰居也加入到分裝打包的工作中。“他們都是義務勞動,給錢都不要,只為讓更多業主吃上蔬菜、水果。”李萬科說。
據李萬科介紹,疫情期間,他的超市不僅沒有提價,部分商品甚至比疫情前還低。拿排骨來說,別人賣35元/斤的時候,李萬科賣25元/斤。他解釋說:“我們要做的是長期口碑。如果我們為了掙錢去提價,第一我們良心過不去,第二疫情總會過去,大家也會對我們有看法。這和我們開店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疫情封控期間超市送貨上門
每天接400多份訂單
坐標:鄭州市華豫佰佳超市農科路店
“10月19日,因疫情防控需要,華豫佰佳超市農科路店暫停營業,但我們工作人員并沒閑著,而是開啟了另一種工作模式。”11月4日,店長張海濤告訴記者,暫停營業后的第三天,為了保障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他們開始了主動送貨上門。
當小區居民知道超市要送貨上門的消息后,你拉我,我拉他,很快購物群人數就達到500人上限,接著又建了多個購物群。超市通過微信群收集居民的采購需求,并進行歸類、裝貨及配送。
“頭一天下午收集次日配送的單子,晚上進行歸類梳理,并根據單子需求情況對第二天進行供貨安排。”張海濤說,由于員工家里都處于封控狀態,為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他們選擇在超市打地鋪,吃住都在超市。
張海濤告訴記者,近半個月以來,工作人員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忙碌至半夜12點才把單子梳理完畢。第二天上午開始裝貨、配送。每天接400多單,最多的時候一天接500多單。
在蔬菜價格方面,與平時一樣,而且部分蔬菜價格比平時還要便宜。比如:白蘿卜0.98元/斤、大芹菜0.98元/斤、西葫蘆1.28元/斤等。
張海濤說,“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希望我們能為鄭州的抗疫盡一份微薄的力量。”
近一個月沒進家門
鄭州“市場人”守護城市菜籃子
坐標:鄭州市五洲農貿市場/民樂集農貿市場
協調、調度、指揮……疫情以來,鄭州市五洲農貿市場總經理周志光頂著壓力忙得腳不沾地。“此次疫情比較突然,前期進貨渠道受到了影響,后來跟辦事處、社區還有鄭東新區市場分中心協調通行證等事項,及時地保障了進貨渠道的通暢。”周志光說。
農貿市場承載著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大事。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周志光和小伙伴們已經近一個月沒有回過家,吃住都在市場。
“我們農貿市場的物價比較穩定,目前儲備的菜蛋果蔬,足夠輻射區域內居民一周以上的供應量。”周志光說。
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鄭東新區分中心主任王亞莉介紹,此次疫情波及面比較廣,原來30多人的工作壓在了六七人身上。“一面要解決貨源,一面要無接觸供貨,一面要平抑物價,還要做好防疫。”王亞莉說。
本次疫情期間,鄭州市民樂集農貿市場總經理孟軍鋒是企業保供組長,根據上級的要求和指令,主要負責協調進貨渠道,收集傳達物價信息。
“此輪疫情期間,我們農貿市場對于肉蛋果蔬糧的儲備,至少能保證輻射區域居民3天以上的需求量,同時會根據自身條件盡量多儲備,完成保供穩價任務。”孟軍鋒說。
孟軍鋒介紹,市場的工作人員每天休息不足6個小時,大家始終堅守在保供一線。“家里有孩子又不能回小區的,就跟小區協調把孩子接到市場的宿舍來照顧,堅守在保供一線。”
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經開區分中心相關負責人朱明介紹,目前經開區市場升級了防護“三件套”,即N95口罩、防護面罩、手套,并為市場配發了防護物資,組織各市場每天開展核酸檢測的同時,增加一次抗原檢測。“希望全體‘市場人’再堅守、再努力,齊心協力打好這場疫情殲滅戰,助力鄭州恢復煙火氣。”朱明說。
外賣小哥:最大動力源自市民理解
坐標:鄭州金水區正弘城周邊區域
本輪疫情發生后,外賣配送員蘇懷玉和他同站點的兄弟們,“承包”了所屬配送區域即正弘城附近居民的“應急需求”。除了餐飲訂單外,蘇懷玉配送最多的訂單類型是醫藥和日用百貨。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常用藥品的訂單,相比往常占比有明顯提升。
10月26日晚11點,蘇懷玉即將結束當日的工作,但一筆醫藥訂單引起了他的注意。“雖然不太明白藥品的功效,但是訂單備注上寫的是:‘我在外地,媽媽的藥快吃完了,比較著急,希望外賣小哥無論如何今晚也要送到’。”蘇懷玉說,“遇到這種訂單,我們都會優先配送。哪怕再晚,我也會完成這筆訂單。”
記者從外賣平臺了解到,近期備注“著急”的外賣訂單增長超過30%。特殊時期,鄭州市民的應急需求呈現出分布范圍廣、覆蓋場景多、時效要求高等特點。
對于疫情期間的“應急訂單”,蘇懷玉認為:“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能體現大家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現在大家都在齊心抗擊疫情,能利用自己的崗位優勢為鄭州做一份微薄的貢獻,對我來說有更大的意義。”
蘇懷玉眼中“有更大意義的工作”,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在其他社交媒體平臺,不少網友也表示:“希望大家關注外賣小哥,他們太不容易了”“鄭州一直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加油外賣小哥們”。外賣平臺數據也顯示,本輪疫情攻堅期間,最常出現的訂單備注詞匯為“感謝有你”“辛苦了”和“慢慢來”。
消費者與外賣小哥的聊天截圖 (受訪者供圖)“市民的理解就是最大的動力。”蘇懷玉表示,“我相信鄭州,我們會跟大家一起,守護自己的家鄉。”
獨居老人的特殊“陪診員”
坐標:鄭州紫臺紫瑞苑小區
10月31日12點25分,鄭州紫臺紫瑞苑管家張家慧接到一個求助電話。
“家里母親肚子疼得厲害,我和兄弟們都在外工作,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去,兩位60多歲的老人又無法自行前往醫院,這可怎么辦呀。”業主十分焦急。
得知這一情況后,張家慧立刻跑向業主家,路上一邊讓業主撥打120急救電話,一邊和項目經理、社區報備情況。
進門后張家慧看到老人疼得滿頭大汗,情況緊急,必須送去醫院。她立刻聯系公共維修經理田亞南,了解情況后田亞南立刻將車開到業主家樓下,兩人一起攙扶阿姨上車趕往醫院。
因疫情防控,醫院只允許一人陪同就診,但業主的父親不了解就診流程,而阿姨疼得站不起來,需要有人攙扶,與叔叔進行了短暫的協商后,最終決定由田亞南陪同阿姨就診。
到達急診科后,田亞南陪著阿姨看診,打止疼針、做CT檢查、抽血、做彩超,拿到藥后照顧阿姨吃藥。張家慧在醫院外面等待,并一直和業主保持聯系,實時介紹情況。在此期間,田亞南實時通過視頻為業主播報阿姨現場就醫情況。
一系列就診結束后,阿姨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可以回家靜養。田亞南又一起陪同家屬送阿姨返回小區家中。
等所有的事情處理完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田亞南和張家慧停下來才感覺到又累又餓。“看到阿姨情況明顯好轉,聽到業主和家人多次感謝和認可,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起眼的搭電線
坐標:鄭州市金水區三全路中州大道交叉口
“想開車出去曬曬太陽,結果發現啟動不了了。”前幾天,鄭州部分封控小區解封,一些居民到車庫開車時,發現車輛卻無法啟動。居民王女士稱,她啟動幾次都沒成功,隔壁車位的車主也遇到一樣的問題。
王女士說,一個上午,地下車庫就有十幾輛車無法正常啟動,撥打保險救援電話,盡管有免費救援服務,但多個保險公司客服表示,疫情期間,仍然無法到小區救援。
于是,焦急的王女士把這一情況拋進了業主群里。
隨后,一場暖心的“搭電救援”開始了。“俺家有個搭電寶可以幫到你,這會兒你還在地庫嗎?”平安車險鄭州中支北區定損員楊宗碩旋即在群里回復道。在得到車主的肯定后,楊宗碩立即下樓,不一會兒成功幫助王女士“搭電”,重新啟動了車輛。不過,業主群里消息仍然不斷跳出:“半月了,我家還不知道能啟動不?”“呼叫楊師傅,坐等幫電……”“為楊師傅點贊。”
當天下午4點多,記者在該小區地下車庫發現,楊宗碩已幫助了多名車主完成搭電“救援”。他說,車子不怕經常開,就怕長時間停放,長期停放會對相關部件造成損傷,尤其是電瓶。楊宗碩提醒道,如果沒有搭電救援,車主不要頻繁嘗試,否則容易引發其他故障,建議等待專業救援排除故障。
病毒無情,鄰里有愛。一根不起眼的搭電線,重啟連接的不只是車輛和鄰里,而是長街上的車水馬龍和那滿滿的“煙火氣”。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