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極刻》第792期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楊凌 王延輝 段偉朵
賈永標 朱娟 文
(資料圖片)
范昭 攝影
有人選擇離開,更多人選擇堅守,在人數眾多的鄭州富士康園區,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10月30日下午,富士康內網連發三條通知,對自愿留在公司廠區的員工和意愿返鄉員工分別進行了保障安排。11月2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發布富士康科技園員工關愛15條措施,回應員工和社會關切。隨后幾天時間里,一條條舉措都在肉眼可見地落地、落實、落細。
近日,記者對話多名目前留在廠區工作的鄭州富士康一線員工,聽他們講述在園區內所見所聞所感,講述為何選擇留下。
人物1
作為10年老員工,在廠里最需要的時候真的做不到說走就走。
廠齡:10年
崗位:生產組長
幾天前,“90后”河南小伙龐威打開了手機上的地圖軟件,搜索了他所在的廠區到老家的距離,150公里以上,步行40個小時以上,地圖提醒他,“距離過長,建議公交或駕車出行”,他關掉了軟件,踏上去往車間的路。
“我也想過要回家,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目前來看,不后悔這個選擇。”龐威告訴記者,他2012年大學畢業后就來到富士康工作,一干就是10年。
10月,是廠區生產旺季,人流量也達到了每年的最高值,是生產淡季的好幾倍。然而,“十一”假期過后不久,廠區開始有疫情出現。由于前期權威信息缺乏,員工們中間出現了各種傳言,真假混雜。他作為管理人員,一方面要按照公司規定要求所在小組的工人按時上班,一方面自己心里也沒底。“雖說謠言止于智者,但那個時候大家已經辨不清真假,我們非常需要權威的、有公信力的消息來穩定情緒、擊破謠言。”
10月30日,政府部門通報、公司發聲明以及官方媒體的介入,在龐威看來,起到了很好的“穩定軍心”之效。“我心里踏實很多,家里不能斷了收入,所以決定安心留下上班。家里孩子還太小,我和妻子都在廠區上班,商量后決定讓她返鄉。”
隨后,龐威的妻子提前報備,坐上了統一安排的返鄉大巴。目前在老家隔離點集中隔離,一切安好。
選擇留下,除了經濟原因,也有一份責任感。龐威介紹,他和妻子是在廠里認識,目前有兩個寶寶,他本人也從基層工人干到了管理崗。可以說,這個廠區見證了他的愛情與成長。“在這種特殊時刻,在廠里最需要的時候,我作為一名老員工,真的做不到說走就走,防疫的工作其實咱們全國上下這幾年都在做,只要加強管理,科學防疫,我相信終能迎來曙光。”
像龐威這樣的人,廠里還有一大批。11月1日,龐威所在的iDPBG鄭州廠區發布了最新的激勵政策,這讓他有一種“意外之喜”。“我選擇留下來的時候,也有補貼,每天100元標準,沒想到一下子提高到每天400元,這是我在這里待了10年從來沒想過的事情。按這個激勵政策1個月拿到手的錢,大概抵得上過去3個月。工廠需要我,我選擇留下,它給了我更加優渥的回報,我認為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對選擇留下的人的嘉獎。當然,這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管理的前提下。”
11月2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發布富士康科技園員工關愛15條措施,從生活物資供應、防疫健康、環境消殺、垃圾清運、人文關懷、依法維權等多方面給予回應,這讓龐威再次感到了踏實。他告訴記者,15條措施出臺后的幾天里,一條條都在肉眼可見地落地。比如員工宿舍近日開展了大規模的垃圾清運、環境消殺,除了原本的工作人員,還能看到不少外援的力量。如果有一些常見病需要就醫,他所在的公寓也配備了臨時的醫務室,可以電話問診,買到常見藥品。
對于園區目前的狀況,龐威感覺一切都在好轉。“不管怎么說,疫情是不可抗力,暴風雨之后終能風平浪靜,一切還要往前走。”
人物2
不夠吃,盒飯可以拿雙份,激勵新政策發布后有人選擇返崗。
廠齡:3年
崗位:一線員工
張裕在2020年前后加入富士康,先后在多個生產線上輪崗。目前,她在園區的閉環管理中工作和生活。
“餐廳恢復堂食后,餐食供應都很充足,每個人的餐標也都一樣,有的同事不夠吃還可以拿雙份。”張裕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公開透明,政府的各項幫扶政策逐漸落地,這兩天她和同事的心態更加平和。
“既然已經選擇留在廠里,那就適應好當下的情況,同時盡可能地保護好自己。”張裕告訴記者,整個園區閉環管理較早,很多同事也都選擇留在了港區。
“一些同事看到11月新激勵政策后,又選擇了重新返崗。”張裕說,如果11月能夠拿到全勤獎,僅獎勵就比之前的工資高不少,這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談及為何一度出現大量員工離職的現象,張裕跟同事也私下討論過,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這批員工多數是派遣工和小時工,合約也臨近到期;二是這部分員工年齡普遍較小,獲取信息途徑比較局限于短視頻平臺,所以一度出現了群體慌亂的現象。
她在鄭州富士康工作期間,見證了這座“潮汐工廠”員工人數的巨大變化,她表示,“印象中這是富士康鄭州園區第一次因疫情而受到這么大影響”。
張裕告訴記者,目前園區每日會為大家配發N95口罩和抗原檢測試劑盒,她每天都會進行自測來確保安全。此外廠區還會根據屬地政府要求進行日常核酸檢測。
“我有朋友在隔離點,能感覺到他的心態保持得還不錯。”張裕說,本輪疫情暴發以來,她確實沒有聽到有重癥病例。
人物3
家里有媳婦兒、孩子,不如留下多掙些錢。
廠齡:1年
崗位:一線員工
15條關愛措施出臺后,楊田感覺宿舍的安全衛生條件在持續改善。
“就餐方面,每天除了米飯和菜,還會發些飲料。如果11月份堅持上班1個月,還能拿到超15000元的滿勤獎金,這對我來說很有誘惑力,我準備繼續干下去。”提及在富士康的現狀,楊田這樣告訴記者。
楊田是富士康鄭州園區F區的一名員工,去年11月進入工廠。來這兒之前,他跟愛人在鄭州經營一家小型旅游公司。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公司陷入經營困難,迫不得已之下,他把團隊解散,重新尋找工作機會。“市面上能找到的工作,好多都是做銷售,工資也只有五六千元。聽說富士康的工資能拿到七八千,干的活也不累,我就來了。”楊田說。
楊田在富士康工作的近一年時間里,富士康未停工過,都是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繼續上班。
楊田回憶,堂食取消后,園區便給大家免費提供一日三餐,在這期間,還發放了一些中藥、西藥及各種特效藥。
在他看來,富士康廠區內對疫情防控一直很重視,其中包括每天早上健康打卡;進入廠區掃健康碼、行程碼,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廠區內不能摘下口罩,有專人負責監督等。
楊田認為,很多人不是怕這個病,而是怕得了之后別人異樣的眼光。“我也考慮過是走還是留,但想到家里有媳婦兒、孩子,媳婦兒還懷有身孕,就選擇留下。生活總要繼續,這樣還能多掙些錢。”
楊田介紹,最近在重新安排調整居住環境,并同步做好原宿舍消殺工作。“雖然大家在忙著搬家,會有一些變動,但我感覺秩序正在回歸。”
對于未來,他表示,各種舉措正在落實,自己會選擇繼續干下去。
(注: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均為化名)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5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
頭條 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