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11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
《行動計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量超過2500萬臺,培育100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打造10個具有區域影響力、引領虛擬現實生態發展的集聚區。
【資料圖】
《行動計劃》提到多項重點任務:
圍繞重點垂直行業領域,推動虛擬現實和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支持虛擬現實技術在設計、制造、運維、培訓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重點環節的應用推廣,強化與數字孿生模型及數據的兼容,促進工業生產全流程一體化、智能化。支持工業企業、園區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優化生產管理與節能減排,實現提質增效降本。
推廣虛擬現實全景攝像機、三維掃描儀、聲場麥克風、裸眼沉浸式呈現等設備,探索新型導演敘事、虛擬拍攝技術,在新聞報道、體育賽事、影視動畫、游戲社交、短視頻等融合媒體內容制作領域,推動廣播級高品質、大眾化低門檻虛擬現實數字內容同步發展,以虛擬現實技術助力廣播電視及網絡視聽業態更新,支持建設虛擬現實音視頻專區與影院,探索基于虛擬化身等新形式的互動社交新業態。
在智慧家裝、虛擬看房、大型會展、時尚創意、視頻會議、遠程辦公、智慧商圈、外賣零售等領域,落地推廣一批虛擬現實技術支撐的典型案例,發展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商貿活動體驗新模式,打造商貿新場景、新業務。
探索虛擬現實在城市治理中的融合應用,形成城市可視化管理解決方案。推進基于用戶地理位置服務(LBS)和高精度視覺定位服務(VPS)的生活助手應用,支持厘米級空間計算、多場景大規模用戶實時交互。
對于保障措施,《行動計劃》提到:
統籌利用國家級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推進產業資金有效供給。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開展虛擬現實融合應用領航城市及園區建設,加快培育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骨干企業。
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支持虛擬現實產業集聚發展。
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1-0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
頭條 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