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緊張局面似乎正向儲能賽道傳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市場上有消息稱,由于電池供不應求,已有儲能企業被迫暫停接單。這一消息也引起二級市場上儲能賽道集體爆發,其中德賽電池在18日和19日連續兩天漲停,鵬輝能源在兩個交易日內漲逾10%,華自科技19日早盤更是一度20CM漲停。
然而,記者近兩日采訪的多家儲能設備上市公司,不乏賽道中頭部玩家。其中有上市公司表示,“被迫暫停接單”并非行業共性問題,可能僅為行業個案。上述公司均表示,目前上下游供應一切正常。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需求共振,儲能下游需求火爆是不爭事實。機構預計,這將直接推動鋰電池需求提升,但隨著鈉電池、釩電池的產業化,這一供應格局將會產生劇烈變化。
處于緊平衡狀態但未大面積停單
近日,有消息稱,由于電池供不應求,已有儲能企業被迫暫停接單。消息稱,儲能電池現貨已排期到明年,且“即使有貨,數量也非常有限,出現‘價高者得’的情況”。
市場是否果真如此?記者采訪了多家儲能賽道上市公司。“雖然上游供應偏緊張,這種說法有點夸張,”華東某頭部儲能設備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這種供應緊張基本可以反映在成本之上,但并不至于對下游客戶暫停接單,”上述人士表示。
位于深圳一家主營業務涉及儲能的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目前公司產線能夠滿足客戶訂單以及市場的需求,“所謂暫停接單可能只是行業個別現象”,該人士稱。不過他同時表示,目前該公司產能處于產能飽滿狀態,后期也會考慮儲能擴產計劃,但具體需要看今明兩年市場及客戶需求。
除了上述公司外,也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對上市公司問及供應狀況。其中,華寶新能19日在互動平臺回應:公司上游供應鏈穩定,生產經營情況正常。
裝機量大增全球需求共振
盡管上述上市公司人士表示儲能賽道上下游供需處于正常狀態,但均認可時下行業的緊平衡狀態。前述頭部儲能設備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不同于動力電池之于新能源汽車,儲能賽道下游需求更為廣泛,而且處于全球共振狀態。
華西證券一份研報也顯示,目前以歐洲為代表的海外戶用儲能正經歷高速增長,2021年歐洲戶用儲能新增裝機規模為2045MWh,同比增長73%,2015-2021年均復合增速有望超60%。而美國戶儲規模同樣發展較快,根據Wood Mackenzie,美國2021年戶用儲能新增裝機功率規模為436MW,同比增長88%。
該機構預計,2025年全球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100GWh。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1年全球戶用儲能裝機約合6.4GWh,2022年有望突破15GWh,同比增長134%以上,其樂觀估計2025年全球裝機規模有望達到100GWh。按此計算,2021-2025年復合增速達98.8%。
另外,在國內市場上,2022年上半年裝機更體現出極快的增長趨勢。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量達到12.7GW相較于2021年有大幅增長(2021年為3.4GW)。
焦慮集中于鋰電池供應
事實上,業內對于儲能“停單”的焦慮更多源于鋰離子電池供應。由于率先實現產業化,鋰離子電池在儲能賽道中占據了主流地位。
根據中關村儲能數據,2021年鋰離子電池占中國新型儲能裝機量的89.7%市場份額,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儲能技術,目前廣泛應用于1-2小時的中短時儲能場景中,在4-8小時的儲能項目中也有應用。
在前述上市公司人士看來,鋰離子電池原本由于新能源汽車爆發性增長,令碳酸鋰價格長期高居不下,儲能下游需求放量更使得鋰離子電池供應偏緊的局面雪上加霜。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1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70GWh,增長159%,磷酸鐵鋰路線占比超50%,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鋰電池磷酸鐵鋰路線占比將超過70%以上;2021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48GWh,磷酸鐵鋰路線占比約98.5%。
儲能電池選擇面更廣
“短期可能會受鋰電池供應制約,但從長遠來看,儲能電池跟動力電池相比,選擇面更廣,”國信證券一位新能源分析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隨產業化進程加速,鈉離子電池儲能初始投資成本有望逐步下降,提升儲能經濟性。
此外,他表示,全釩液流電池也是蔚來選擇之一,但原材料質量和價格是制約全釩液流電池產能的核心因素。
近期鈉離子電池產業化明顯加速,包括中科海納、寧德時代、鵬輝能源等多家公司對外透露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展。在業內人士看來,鈉離子電池有希望率先儲能行業對鋰離子電池形成替代。
鵬輝能源近期表示,公司在研的鈉離子電池項目包括:低成本、寬溫域鈉離子電池產品開發項目、新型鈉離子電池關鍵技術研發,主要研究和開發長壽命、高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新型量產工藝、低制造成本的鈉離子電池技術,將盡快實現鈉離子電池大規模生產及應用。
華西證券一份研報也顯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為儲能市場提供具備性價比優勢的新技術路徑,帶來儲能系統成本下探,經濟性提升。鈉離子電池的特征使其較好匹配儲能場景應用。
國泰君安也認為,當前鈉離子電池已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階段。該機構預計,2022年底鈉離子電池有望形成初步產業鏈,2023年鈉離子電池將開啟規模化應用。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