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池供不應求的影響,已暫停接單了。”正值年終目標的沖刺關口,某儲能企業高管卻向記者道出無奈,“今年儲能市場火熱,整年都在全國各地跑項目,但眼下不得不提前收尾。”
(相關資料圖)
據記者了解,自9月底開始,電池供應持續短缺,企業暫停接單的情況頗為普遍且形勢愈演愈烈。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儲能電池產量超32吉瓦時。2021年,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規模2.4吉瓦/4.9吉瓦時。按理說,產量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為何還會出現電池供應短缺?儲能規模化發展在即,電池供應是否會成為行業高速增長的瓶頸?
電池奇缺
項目建設被迫延期
“此次儲能電池短缺是可以預見的。上半年,基于上游原材料、電芯漲價的成本考慮,一些新能源項目拖延了建設節奏。到了第四季度,為完成年底并網要求,不得不集中購買電池。有的廠商確實沒貨了。即使有貨,數量也非常有限,出現‘價高者得’的情況。”華能清潔技術研究院儲能技術部主任劉明義稱。
“電池荒”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快速增長。去年,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短缺情況從車企集體延遲交付中可見一斑,還有車企為順利拿到電池,管理層在電池廠家蹲守一周。今年在政策的助推下,電池另一大應用市場——儲能行業加速發展,儲能項目數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使供應緊張的電池問題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超過280吉瓦時,同比增長150%。其中儲能電池產量超32吉瓦時,占總產量的11%。劉明義坦言,相比新能源汽車的需求規模,儲能電池的市場盤子還偏小,議價能力也較弱。
“儲能建設成本比項目規劃時上漲了一大截,即使想盡辦法拿到電池,還要給高價,算不過賬來。”一位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部分新能源項目已將并網時間后延至明年第一季度。
多家電池廠商表示,儲能電池供不應求,現貨已經排期到明年。“主要短缺的是280Ah大電芯。”上述企業人士介紹,相比50—100Ah電芯產品,280Ah電芯體積能量密度更高,零部件使用量更少,可大幅節省成本投入。當前,儲能電池采購或項目招標普遍要求單體電芯容量達到280Ah及以上。
據了解,280Ah電芯在2020年由寧德時代率先推出,已成為儲能項目建設的標配,包括億緯鋰能、鵬輝能源、中創新航、國軒高科等在內的電池企業均有產能布局,但產能完全釋放需要一定時間。
增收不增利
儲能企業轉向海外
即使能繼續接單,也不一定能為儲能企業增加凈利潤。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寧娜介紹,上半年儲能市場基本處于規劃開發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新增規劃、在建的新型儲能項目規模接近130吉瓦時,實際投運量不到1.5吉瓦時。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下游項目壓價的雙重擠壓,儲能企業利潤受到影響。
翻看電池企業上半年財報,儲能企業普遍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其系統業務大幅上漲,而毛利率卻紛紛下滑,不生產電芯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則更為被動。上半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高達127.4億元,同比增長171.5%,但毛利率下滑30個百分點至6.43%;億緯鋰能實現營收149.26億元,同比增長127.54%,毛利率為14.96%,同比減少10.34%。
在此情況下,多家儲能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陽光電源日前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就表示,“國內儲能項目毛利較低,公司在國內儲能會保持基本裝機量,重點關注海外市場。”
“我國儲能產能中有很大部分是出口海外市場的。特別是龍頭大廠的海外業務量較大。”寧娜指出,2021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海外出貨量在儲能電池總出貨量中占比高達85%左右。
據了解,國外電費價差較大,儲能產品相對能賣個好價格。尤其是今年以來,歐洲遭遇能源危機,化石能源價格大幅上升,市場對儲能產品需求激增,我國電池出口迎來爆發式增長。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鋰離子儲能電池累計出口299.2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2.97%。
市場博弈
預計明年得到緩解
應對短缺,當務之急是增加儲能電池供給。
寧娜指出,目前,大部分電池企業的產線基本處于滿產滿銷狀態。現在公布的儲能項目單體規模較大,考慮到安全因素以及與新型電力系統的協同,使得業主對項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倒逼企業為項目配產電池,對電池企業提出更高要求,部分電池廠商也在綜合評估配產產線的可行性。總體來看,以目前電池企業的供應能力,各大電池廠商未來的產能規劃,結合未來五年的市場增速預期,電池供應不會成為掣肘儲能行業發展的短板。
基于對儲能市場前景的看好,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欣旺達等電池企業密集進行產能擴建,百億元級投資項目頻頻出現。“這是一個市場博弈的過程,若電池漲價太高,供應短缺,新能源企業算不過來賬,有些項目寧愿不做了。”劉明義認為,儲能電池供不應求是階段性的,電池絕對產能充足,隨著大量新增產線達產,預計明年供應短缺問題將得到緩解。
在當前供應短缺情況下,記者注意到,新能源和儲能行業前期綁定模式進一步深化。日前,寧德時代與陽光電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儲能系統產品創新及全球應用等方面擴大合作,共同推進產業協同;鵬輝能源與電工時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拓新的儲能市場。
“這種行業整合可以發揮出1+1>2的效應,一方面可以保證儲能電池供應的穩定;另一方面也可以延伸業務圈層。”寧娜稱。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5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