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10月13日,許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許昌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明確到2025年,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3.3萬張左右,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全市養老托育服務水平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在社會融資支持方面,《方案》鼓勵包含政府投資基金在內的各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支持養老托育服務領域企業發展,促進資金與項目投融資對接。擴大實施養老托育產業專項企業債券和養老托育項目收益債券,鼓勵發行可續期債券。創新信貸支持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幫助符合授信條件的養老托育機構和企業組織拓展融資渠道,開發針對養老托育服務業的信貸產品。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保險產品。積極推行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制度,財政給予養老機構的床位運營補貼,可用于資助養老機構投保責任保險。優化投融資模式,積極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投資合力。
(資料圖)
《方案》還劃出這些任務:
?加強特困老人兜底保障。實施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建設護理型養老機構(床位),在保障特困人員供養的基礎上,面向社會老年人開放。到2022年年底,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含新建和改建、擴建)1所不低于100張床位的公辦縣級照護服務機構。
?到2025年,兜底性養老服務實現應保盡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
?建立許昌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制度,明確老年人輪候前提條件和排序原則。
?到2022年年底,力爭全市80所敬老院全部完成公建民營改革。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切實保障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工資待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按照規定為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用。
?堅持普惠利民導向,對公辦養老機構實行收費價格指導。
?探索建立政府向社會化養老服務組織購買服務制度,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開展普惠養老服務。到2022年年底,全市普惠性床位占比不低于30%,到2025年不低于50%,確保到“十四五”末全市養老機構床位總量達到3.3萬張。
?積極推動托幼一體化發展,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就近就便為社區內居民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小規模的普惠性社區托育點及親子活動設施,為社區適齡嬰幼兒家庭提供價格適中的多元托育服務。
?鼓勵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提高公立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在托嬰幼兒占比。
?支持黨政機關和醫院、學校、產業園區等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
?積極開展醫育結合,借助醫院整體搬遷、醫院老院區場地改造,充分利用現有人員和管理資源,建設功能齊全、消防規范、人員專業、衛生達標的標準化普惠性托育機構。
?鼓勵發展一家示范性托育機構帶動多家嵌入式社區、企事業單位普惠托育服務點共同發展的“1+N”托育服務模式,開展輻射周邊的普惠托育服務。到2022年年底,全市新增1家示范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
?積極培育和引入市場服務主體。培育健康養老服務開發運營主體,招引泰康、九如城、蕾娜范等國內外知名養老服務企業在許昌市投資建設養老服務項目,增加中高端健康養老產品供給,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健康養老服務品牌。
?鼓勵組建養老服務連鎖機構,整合養老院、護理院開展規范化和規模化經營。鼓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
?到2023年年底,全市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占比超過60%;到2025年,培育或引進品牌化、連鎖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組織5個以上。
?制定《許昌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服務標準》,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星級評定,并對取得星級資格的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按照級別給予一次性獎勵。
?探索建立托育服務機構等級評價指標體系,對不同等級托育服務機構實行分類指導。力爭到2025年,全市三星級養老機構達到20家。
?優化養老托育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養老托育機構設立辦事指南,制定養老托育政務服務清單。建立完善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服務供給體系,推動縣(市、區)衛生健康部門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管理工作機構。
?探索“一照多址”改革,已完成登記和備案的營利性養老托育機構,在同一縣級行政區域內建設運營“1+N”普惠養老托育服務點,可不需要注冊分公司,經登記部門辦理“經營場所備案”后,在國家養老、托育機構備案信息系統中申請新增備案。
?到2025年,所有鄉(鎮、辦)建有1所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養老機構(中心),70%的縣(市、區)建成1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大力推進城市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按標準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到2022年年底,配建設施達標率達到100%。
?推進老舊城區、已建成居住(小)區基本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到2025年,已建成居住區按照標準全部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城市社區日間照料機構和服務覆蓋率不低于90%,形成城市地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大力支持養老機構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其發展成為養老服務綜合體。2022年,在市區建設5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2023年,全市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達到20個。
?2022年完成不少于2000戶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到2025年,家庭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當地老年人數量的7.2‰。
?擴大魏都區老年助餐示范點覆蓋范圍,積極推動其他縣(市、區)建設老年助餐點,織密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網絡,力爭到2025年實現城區助餐點全覆蓋。
?發揮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用,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托育服務”模式,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
?推動托育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社區,支持魏都區、長葛市、東城區等依附社區網點開設更多的托育服務中心。
?探索建立“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加快推進魏都區“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試點工作,建立互助性養老服務時間儲蓄、兌換等激勵、保障機制。以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以社會志愿服務組織、轄區內低齡老年人、專業家政服務公司、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等為志愿服務力量,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五助”服務,形成具有許昌特色的愛心互助模式。力爭到2025年,許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在全市推廣使用。
?支持許昌市中心醫院、市立醫院等醫院和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老年病科、康復科,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康復中心、護理中心等老年醫療機構。
?積極開展安寧療護試點,構建多元化、多樣化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到2022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50%以上,三級中醫醫院康復科比例達到100%。到2025年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60%以上。
?引導養老機構中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與簽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鼓勵醫養結合機構加入城市醫聯體或縣域醫共體。建立老年人便利就醫服務機制,積極創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
?到2022年,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綠色通道比例、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均達到100%。
?建設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整合現有農村敬老院資源,撤并規模小、設施條件差、服務能力弱的,集中財力興建區域性中心養老院。2023年,農村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轉型全面完成,基本建成集住養、養護、康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面向社會開放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承擔政府兜底任務,同時向社會開放,輻射農村社區。
?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推廣長葛農村老年協會帶動農村互助養老模式,以農村幸福院、農村社區社會組織等為依托,構建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網絡,發展互助養老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慈善和志愿服務力量支持發展農村養老服務。鼓勵開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低齡健康老人結對幫扶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等互助養老服務。依靠村民自治組織和鄰里互助力量,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定期巡訪關愛制度,督促家庭成員履行贍養扶養義務,提供必要的援助服務,幫助解決基本生活安全問題。2022年起,每個縣(市、區)選擇2個村居建設互助式養老示范點。
?著力創建世界康養示范市。充分利用許昌市豐富的溫泉、中醫藥、生態、文化、旅游等資源,立足全市“一區一帶兩組團”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發展格局,建設1—2個康養產業園區,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健康養生養老品牌,示范帶動全市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發展。
?積極推進鄢陵國家健康養老示范區(一區)建設,依托“長壽鄢陵”品牌,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居式養老機構合作,大力發展“候鳥”型、生態度假型、農家體驗型等養生養老服務,打造冬住海南島、夏居東三省、春秋在鄢陵的旅居式養老新模式。
?大力建設許港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帶,依托沿京廣鐵路良好的交通條件、河湖水系、生態廊道、醫療服務等資源,推動魏都區、建安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區、長葛市等地域打造支撐全市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優化發展禹州市和襄城縣兩個健康養生養老組團,禹州組團充分發揮中醫藥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中醫藥保健服務業,積極開展融合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的醫療、康復、護理、養生保健等康養服務,規劃建設區域性中醫醫養型示范基地。
?襄城組團圍繞“一花一葉一古寺,一山一水一千年”文化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業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針對性地配置特色化養老服務設施。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廣泛開發滿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特殊性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鼓勵許昌市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開發區智能裝備產業園、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園、長葛生物醫藥產業園、鄢陵醫療用品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布局發展康復輔具、智能穿戴用品、服務型機器人和無障礙科技產品等。
?支持老年生活用具、老年服裝、保健食品、藥品等老年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支持舉辦鄢陵國際健康峰會和禹州藥交會,激發消費熱情,引領老年用品消費潮流。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