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悅連城
九年前,電影《中國合伙人》曾在大銀幕上火了一把。影片講述了三位大學同窗好友從相遇、相識到共同創業,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引得觀眾心潮澎湃。如今,另一顆關于夢想的種子,正在中原大地生根發芽。
2015年,帶著“把最好的材料獻給祖國”的愿望,一群名校畢業的80后博士在河南鞏義組團“出道”。7年多來,憑借過硬技術和工匠精神,他們闖出了一番新天地。從研制首單碳陶產品到承接北京冬奧會火炬的耐高溫核心部件制造,博士們親手打造的泛銳熠輝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如今已成為一批重要央企和頭部民營科技公司的供應商,是新材料領域中的一匹黑馬。
扔掉“金飯碗”,放棄一線城市優渥的生活條件,回到老家苦心孤詣多年,最終揚名立萬……十位博士組團“出道”創業的故事給人滿滿的奮斗感,還折射出河南日漸濃厚的科研氛圍和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人才團隊引進來、干得好,才能留得住。在鞏義,“十博士組團創業”已傳為一段佳話。7年多來,他們在鞏義扎根成長、越發茁壯,恰恰說明河南的創新土壤越來越肥沃、氣候越來越怡人。
提到科研工作,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多是愛因斯坦“閉關”研究相對論、居里夫婦殫精竭慮發現鐳元素……與單打獨斗的科研故事相比,博士組團來河南創業給了我們新的啟示:對于科技創新而言,“單兵素質”固然重要,但團隊化、協同化作戰才是發展大勢。事實上,隨著現代科研體系不斷發展,一個想法從提出到落地,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的科研人員精誠配合。從這個層面上看,“博士團”孕育了創新產業,更代表著發展趨勢。
我國自古有“經世致用”的思想,強調學問要有實際效用。僅用7年時間,河南的“博士創業團”就在新材料領域小有名氣,這也為中部地區發展應用型高新產業提供了寶貴經驗——與一線城市相比,河南在資金、設備、平臺方面均不占優,如何精準發力,打通產、學、研、用的“任督二脈”?博士們組團創業的故事,或許還能帶給我們更多思考。
人才是創新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人才強、科技強,則產業興、經濟強。近年來,從成立“民權博士團”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到十博士在鞏義組團創業,河南引人才、謀創新的步伐愈加堅實,中原大地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1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
頭條 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