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2022年中秋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上海電影譯制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第二錄音棚內還在傳出抑揚頓挫的渾厚男音。此刻,曾獲“中國百年電影百位優秀藝術家”稱號的國家一級演員喬榛,正在為世界名著《紅與黑》改編版有聲劇配音。
喬榛在錄音中
“剛才那句的情緒還不夠。”喬榛搖了搖頭,向錄音師示意再來一遍。錄音師鐘鳴早已習慣:“喬老師就是精益求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喬榛是這部有聲劇的藝術總監兼主旨講述人,后者的角色類似于傳統廣播劇的“旁白”。在這里,喬榛傾注全部感情與心力錄制《紅與黑》,仿佛進入到了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藝術世界中。
3個小時后,喬榛終于走出錄音棚,一邊喝水一邊與迎上來的劉風打了個招呼。
劉風,國家一級演員,《功夫熊貓》里阿寶的中文官方配音,也是加菲貓、斯內普教授的中文“官配”。聲音曾出現在眾多好萊塢譯制片中的他也是上譯廠的現任廠長。當年,正是他從老廠長喬榛手中接過了上譯廠的班。
坐落在上海廣播電視大廈內的上譯廠擁有65年的歷史,是新中國成立后最重要的影視制作基地之一。
由上譯廠出品的這部有聲劇,目前正在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臺喜馬拉雅更新。“是時候了,上譯廠的聲音,應該被更多人聽到。”劉風這樣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上海電影譯制廠
老國企轉型殺入新賽道
“其實早在2018年,喜馬拉雅的制作人就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帶領團隊說名著。”劉風說。
用戶通過在線的方式收聽廣播劇,并為自己喜愛的精品劇付費——這個商業模式對5年前的劉風和一家習慣了制作影視聲音的老牌國企來說有點陌生。但如今,隨著中國在線音頻產業的蓬勃興起,他們這些聲音工作者已不容再游離于這一行業大趨勢之外。
“萬一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制作,沒人聽,那怎么辦?”這是劉風最初的顧慮。喜馬拉雅工作人員堅信,“精品內容在我們平臺播出,肯定會有人聽。”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幾經考量,本著“上譯廠的聲音需要被更多人聽到”的想法,劉風下定決心,率領團隊開啟了在喜馬拉雅平臺PGC(專業團隊創作內容)之旅。于是,老牌國企和互聯網平臺,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短短幾年時間,上譯廠的精品團隊已攜手喜馬拉雅平臺推出了包括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在內的10余部有聲劇,其中,已完結的《紅樓夢》的播放量已超過1.1億,訂閱量接近88萬,平臺評分高達9.4。
作為喜馬拉雅平臺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及外國名著系列等口碑有聲劇的總導演、主旨講述人和演員,劉風團隊已經成長為在線音頻賽道PGC的深度參與者。
上海電影譯制廠
上譯廠的改革只是中國在線音頻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多個領域頭部KOL(關鍵意見領袖)爭先恐后地“殺入”在線音頻領域——著名作家許知遠、紅學家劉心武等在喜馬拉雅發布個人播客及課程;著名學者蔣勛、青年作家馮唐等在蜻蜓FM發布社會文化類音頻;著名脫口秀演員史炎在主攻中文播客的細分賽道“小宇宙”APP精耕。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在線音頻第一梯隊的喜馬拉雅平臺上活躍著超1351萬內容創造者,他們創造出大量有聲讀物、泛娛樂音頻、播客、音頻直播等內容。除了喜馬拉雅,國內在線音頻賽道的流量平臺還包括蜻蜓FM、懶人聽書、荔枝、貓耳、酷我暢聽等。灼識咨詢公布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1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6億元,5年復合增長率達66.9%,行業增速保持在55%以上。
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
優質音頻內容是這樣煉成的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聲音的創造者們提供優質內容。那么,優質的音頻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
接近喜馬拉雅的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音頻內容制作方主要分為UGC、PGC、PUGC三種類型。UGC是指用戶自己進行創作內容,而PGC則依靠專業團隊來創作內容,二者生產內容的模式、效率以及內容質量都有所不同。PUGC則結合了UGC的廣度和PGC深度,比起PGC,PUGC耗費資金更少,面臨風險更小,而相比UGC,PUGC內容質量高,穩定性更強。
UGC\PGC\PUGC 模式的特點和主要區別
劉風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上譯廠的優良傳統是新近推出有聲劇成功的關鍵。在過去譯制片風行的年代里,上譯廠的精品創作流程成就了無數經典,從看原片、到復對、再排練、最后才是實錄和制作,一部2個小時的譯制片,配音過程需要10-15天。而在如今的網絡音頻時代,上譯廠也把這套精品制作流程放到了有聲劇的制作中。
首先是劇本制作,上譯廠的創作部門會將原著制作成劇本,然后已對原著爛熟于心的演員會根據劇本自行排練。以喬榛為例,他會用2-3天的時間來揣摩僅需錄制2-3小時的劇情,不斷進入劇情表演節奏,而這些前期準備能讓現場進棚錄制更加高效。演員錄音全部完成后,就是制作環節。上譯廠的國際一流錄音棚和數字錄音設備,能夠讓有聲劇的背景音、動效、音樂、混響等完美呈現。
劉風在錄音中
播客也是在線音頻賽道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業內人士表示,中文播客數量近兩年迅速攀升,原生定制播客節目和品牌播客極易獲得用戶的喜愛。“貓頭鷹喜劇”的創始人、中國脫口秀界元老史炎就在嘗試這一模式。
史炎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脫口秀是“貓頭鷹”的“主營業務”,但是吸引各行各業的人來錄制不同主題的播客,也是其業務發展的方向。他們基于自身傳統脫口秀優勢,進行訪談節目《不開玩笑》錄制,現場觀眾與嘉賓的良性互動也使得其播客內容更具趣味性,從投資到法律,從打工人到紀錄片,多樣性的主題令播客節目獲得較高人氣。目前,貓頭鷹喜劇已具備從前期錄制到后期制作的全產業鏈制作能力。
《不開玩笑》錄制現場
在線音頻商業模式初定
在商言商,賺錢才是硬道理。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在線音頻產業鏈主要包括音頻內容提供方、數字音頻平臺、服務支持方、數字音頻渠道及用戶四大角色,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信息流、服務流和現金流。
據統計,在線音頻行業變現模式可分為訂閱、廣告及直播。從收入結構來說,主打PGC+PUGC 的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會員和訂閱收入;而主打音頻社交的荔枝,則以用戶打賞、道具以及VIP會員為主,它的會員權益有別于另外兩者,主打用戶參與音頻直播的專屬權益。
對于內容提供者而言,訂閱和廣告是其直接收入來源。提及音頻產品是否盈利,作為優質內容提供方,劉風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當然是盈利的!喜馬拉雅平臺上的聽眾非常認可我們的作品,精品的內容和精良的制作,自然是可以賺錢的!”
業內人士表示,知識付費、用戶打賞、衍生周邊售賣也是平臺常見的盈利手段,跨界品牌營銷、播客營銷、聲音帶貨等形式為音頻娛樂平臺提供了廣闊的商業想象空間,或成為音頻平臺新的營收增長點。
對平臺而言,無論是訂閱、直播、還是音頻娛樂、播客等內容,其收入分成成本主要是按收入分成協議支付給專業內容產出方,更有利于平臺方與內容方形成合作粘性,而內容提供者則以分賬的形式變現。
除了收入分成成本,平臺還會承擔內容成本。內容成本主要為向IP合作方購買版權支付的費用,以劉風團隊與喜馬拉雅的合作為例,版權部分就由喜馬拉雅全權負責。
音頻平臺產業鏈上下游收益
“耳朵經濟”前景廣闊
早上坐上地鐵戴上耳機傾聽有聲書,下班開車路上打開車載App聽在線電臺,晚上在家邊聽音頻博主直播邊在線互動,睡前躺在床上聽聽廣播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在線音頻的陪伴。就連林青霞都曾經說過,“蔣勛老師是我唯一的偶像,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心安定的力量。”
她說的,就是在線音頻專欄《蔣勛說紅樓夢》。
“耳朵經濟”,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全面陪伴人們的日常生活。“聲音產業迎來了最好的時期。”劉風這么認為。
數據顯示,在中國,每3個人中就有1人是在線音頻產品的受眾。然而,目前我國網絡音頻滲透率僅為28.6%,大幅低于其他主流互聯網應用。相比短視頻、長視頻、在線音樂等行業,在線音頻的市場滲透率還很低,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移動端用戶花費于在線音頻的日均時長為131.2分鐘,高于長、短視頻和在線音樂,較長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體現出用戶對音頻形式的高忠實度。
光大證券測算,到2025年我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可達703億元,其中包括會員訂閱收入410億元,直播打賞收入105億元,廣告收入188億元。
在線音頻行業市場空間測算(來源:光大證券)
面對廣闊的前景,產業鏈上下游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為大熱劇集《花千骨》中的花千骨和兒童動畫小豬佩奇配音的配音演員陳奕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配音讓她感到快樂與幸福。“在配音的過程中,可以穿梭在不同的種族、國度、時代,甚至是不同物種的生命里。但回到生活中,我就是我自己,我也只是我自己。”——這是聲音從業者的心聲。
陳奕雯在錄音中
劉風表示,經過這兩年的嘗試,他和團隊已經完全制定了有聲產品的運營模式,明年將會優化產品布局,形成不同等級的劇本制作小團隊,力圖在完成對內對外譯制任務的前提下,打造更多的精品聲音IP。“同時我們會關注市場的反應。”劉風表示,互聯網時代透明的信息讓精品聲音產品有了更大的舞臺,直面觀眾的評價,攜手讀客傳媒等合作伙伴,做好更多的有聲劇、廣播劇——這是聲音產出團隊的方向。
喜馬拉雅方面表示,其“PGC+PUGC+UGC”的戰略正在穩步實現,廣泛涵蓋101個品類的音頻內容,在知識類和娛樂類方面都有眾多細分品類。喜馬拉雅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已經通過差異化打法,多版本拓展用戶——這是在線音頻平臺的戰略。
與此同時,巨頭也在紛紛布局在線音頻賽道。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懶人聽書、貓耳等音頻平臺背后有著阿里、百度、騰訊、B站等巨頭們的身影。
在劉風看來,隨著元宇宙等頗具想象力的科技廣泛應用,在未來,也許聲音愛好者可以戴上眼鏡置身于上譯廠的杜比全景聲混錄棚進行錄音,而聲音產品的制作方也可通過NFT等藏品讓聲音得到更廣泛的傳承。
資本市場上響起“聲音的聲音”
在線音頻頭部效應顯著,三家頭部音頻平臺已有兩家逐鹿資本市場,荔枝于2020年1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被譽為網絡音頻第一股,而月活最大的喜馬拉雅也在繼續沖擊港交所上市。
不僅資本市場上有了“聲音的聲音”,一些主營業務為出版發行的上市公司,也在在線音頻產業鏈進行了重要布局。
讀客文化全版權事業部負責人辛玲玲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公司基于自身在紙質書和電子書方面的優勢,發力在線音頻產品,目前主要布局在優質的版權積累和品牌產品的打造。
辛玲玲表示,讀客文化在喜馬拉雅平臺推出的“讀客熊貓君”賬號反響較好,目前已超200萬粉絲,發布作品專輯達115部,包括《大秦帝國》《大江大河》《三體》《太空漫游四部曲》等同名影視劇原著。此外,該賬號還堅持了精細化運營,粉絲社群內的主播空降、作者直播等也廣受歡迎。
而在具體制作上,公司會基于作品特質選擇合適的音頻制作團隊,作品的品類應該如何制作精品音頻、制作團隊的演繹、劇本改編、后期制作等綜合能力都在考慮范圍。
談及音頻業務的貢獻,辛玲玲說,“雖然音頻產品屬于公司的新業務,營收占比較小,但也是傳統紙書業務很好的補充,同時也是觸達不看書但愛聽劇的用戶的必要方式。”
另一個擁有多個原創中文作品平臺的A股公司中文在線則在去年入股了音頻平臺蜻蜓FM,并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頭部主播。中文在線音頻部副總經理陳芳在一次論壇上表示,“我們有大量的精品內容可以去培育自己的頭部主播,再由頭部主播來賦能中文在線的精品內容,打造精品有聲書,讓二者真正在‘賦能’上形成閉環。”
內容為王,依然是破局的關鍵。而“高質量”“精品化”的聲音產品,未來能否給在線音頻行業創造出更多增長點?這已成為全行業、資本方和音頻愛好者的共同期待。
延伸閱讀:
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劉風:
傳統“好聲音”有了新方向
時代變幻,平臺更迭,劉風帶領上譯廠把那些記憶中的華麗聲音送到了更多人的耳邊。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劉風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專訪。
上海證券報:上譯廠的有聲劇在音頻平臺上非常受歡迎,請問這種跨界合作是如何開啟的?
劉風:2018年,喜馬拉雅的制作人找到我,說:“您的聲音這么好,應該讀名著啊。”我幾經考量,邀請上譯廠老廠長喬榛、老藝術家曹雷、劉欽導演、張欣導演等人,用工作室的名義開始了這種探索。
譯制片的黃金期確實過去了,但人們對于“好聲音”的需求還在。我們可以做有聲劇,但要和上譯廠的精神底蘊相符。所以我們一開始嘗試的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當時反響非常好,關注我的粉絲70%以上是年輕人,50%是00后。這個數據給了我底氣,所以又繼續制作了上譯廠譯制影片的國外名著系列。
時代發展給予聲音產業更多的機會,上譯廠也要抓住這個機會,讓我們的“好聲音”被更多人聽到。
上海證券報:上譯廠在在線音頻產品上的優勢有哪些?您有什么目標?
劉風:以前互聯網上的音頻產品都不是專業團隊做的,是工作室或愛好者,這幾年逐漸有專業團隊介入,這是一個好現象。互聯網也需要專業的東西,因為聽眾的品味在提高。
我們上譯廠過去65年對翻譯、導演、配音、錄音、混音等一系列聲音制作環節積累的豐富經驗是無可替代的。上譯廠的傳統是“劇本翻譯要有味、演員配音要有神”,這在我們有聲劇的制作中,也一以貫之。
舉個例子,我們專業團隊的錄制都是“單軌收音”錄制的,即每位演員分頭錄制,這對演員和導演有較高的要求,對白時的情緒和互動感,都要求非常專業。單軌收音的優勢也顯而易見,在后期制作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變成全景聲作品,帶來更極致的聽覺享受。而全景聲有聲劇作品,也即將上線。
有聲劇是有聲讀物和廣播劇之間的平衡樣態,也是我們找到的互聯網時代音頻藝術表現的制高點。在有聲劇方面,我們的目標就是做行業標桿,并且實現品牌的IP打造。
上海證券報:上譯廠都有那些產品線布局?
劉風:我們的主營業務還是譯制片。但譯制方向不僅是“英譯中”,還在做“中譯英”。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進口大片英譯中外,2015年開始我們用廠里的英文配音班底進行了《中國機長》等多部優秀國產影片的譯制。
上譯廠還在NFT數字藏品、游戲配音、有聲劇、廣播劇制作等方面進行布局,此外,上譯廠還為奈非、迪士尼+等網站提供配音電影。
責編:高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20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