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9月6日,由鄭州商品交易所、鄭州市人民政府、芝加哥交易所集團聯合主辦的“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正式開幕,本屆論壇以“穩中求進促發展 法治引領開新局——期貨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主題。
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黨委書記、會長洪磊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背景下,如何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主題演講。
2021年基差貿易現貨購銷額達5565.76億,
(資料圖)
約為2013年的56倍
洪磊表示,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三大功能是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具體實現方式。其中,資源配置又是通過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間接實現的。期貨市場既是價值交易的場所,也是風險交易的場所。因此,期貨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既包括價值交易對生產要素的分配,也包括風險交易對風險要素的分解和處置。
洪磊認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服務統一大市場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條件。
首先,期貨市場價格資源配置功能已經初步顯現。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上市品種體系不斷完善,交易規模穩步擴張,多元化交易者積極參與,期貨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成熟,價格應用場景和范圍不斷拓展,整體價格影響力穩步提升。
據洪磊介紹,目前,期貨市場期現相關性在90%以上的品種超六成,銅、鐵礦石、棉花、棕櫚油等品種期現價格相關性在95%以上。銅、PTA、大豆等成熟品種的期貨價格已逐步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定價基準。上海原油和國際銅區域定價基準地位逐步穩固,價格輻射范圍逐步向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擴展。
其次,期貨市場風險配置功能正在逐步深化。洪磊認為,轉嫁風險也是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形式。風險對經濟運行是一種效用為負的因素。期貨市場通過對風險進行定價和交易,實現風險的轉移和配置,用市場化手段減少價格因素對經營主體的沖擊,促進了資源的合理有效流動。
最后,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作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綜合實力、業務模式、服務水平均得到較大提升。
根據中期協數據,2021年,基差貿易現貨購銷額達5,565.76億元,約為2013年的56倍,共計服務產業客戶17,923家次;以現貨倉單約定購回等形式提供的倉單服務累計購銷規模425.90億元,累計提供資金支持222.20億元,共計服務產業客戶577家次;場外衍生品業務行業全年新增名義金額16,322.37億元,約為2015年的236倍,共計服務產業客戶2,734家次;15家公司開展了含權貿易,涉及現貨購銷額58.30億元,共計服務客戶327家次。
要大力發展交易所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
今年8月1日起,《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展現了國家對期貨市場的高度認可和支持行業發展的鮮明立場。
洪磊認為,應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動期貨市場發展,更好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首先,要做好期貨法配套法律基礎制度規則建設,建立行業監管新格局。洪磊指出,要建立完善市場參與主體的數據報送機制和風險控制模型,加強風險監控監測;同時,要強化交易者管理,持續完善持倉限額制度,建立以凈資本同風險敞口相匹配的風險監控機制,防止市場操縱;對于期貨經營機構,要督促其恪守信義義務理念,強調交易者適當性管理和定價公平,始終忠實于投資者利益,做到恪盡勤勉、服務盡責。
其次,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品種齊全、工具完備的市場體系。洪磊認為,應積極把握全國統一能源市場建設機遇,貼近品種現貨市場、豐富品種體系、完善合約規則。以期貨交割為抓手,圍繞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的產、銷、集散等實際需要,不斷優化交割布局;拓展標準倉單適用范圍,向大宗商品及特色商品領域輸出期貨交割標準,助力現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要大力發展交易所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穩步建設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推動大宗商品倉單資源的統一、規范和有效管理,降低企業交易融資成本、提升大宗商品流通效率。
再次,要培育產業客戶,完善市場投資者結構。對于農產品、能源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品種,洪磊呼吁,更應在依法打擊市場過度投機炒作的同時,鼓勵更多產業客戶參與期貨市場,保障其套保額度與產能規模相匹配,推動完善套保會計準則、上市公司套保信息披露、國有企業套保業績綜合評價等制度,規范企業套保行為,防范以套保為名行投機之實。
最后,要強化市場中介職能發揮,提升經營機構服務能力。推動期貨經營機構立足經紀業務傳統主業,向綜合衍生品服務商方向轉型,尋找差異化定位,引入新科技、新技術,建立以定價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服務框架。增強產品設計能力、定價能力,為實體經濟提供精準度高、貼合度強的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培養期貨經營機構成為專業交易商,深耕所在現貨領域,提升自身交易能力;大力發展商品期貨投資基金(CPO)和投資顧問業務(CTA),暢通大宗商品市場投資者財富管理渠道,引入專業機構投資者和穩定的長期資金,為套期保值功能的發揮提供良好的流動性保障。同時,還應做好文化建設、交易者和投資者保護工作,引導正確認識期貨市場。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4
頭條 22-09-04
頭條 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