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共享單車集體漲價引發關注。8月1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非機動車安全執法檢查,發現在共享單車違規停放問題治理存在“過度清理”現象,有企業每年向第三方扣車公司付出取車成本超億元,有企業在上海一地遭到第三方扣車公司的備案共享單車就超過15萬輛。
數量巨大的遭扣押車輛背后,是共享單車行業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2022年1月,哈啰出行在漲價公告中曾解釋,漲價系因硬件和運維成本增加。據了解,之所以會有“扣車”,要么是單車違規超額投放,要么是沒有擺放在停車區域里。
據36氪此前報道顯示,早期共享單車企業多是從管理部門免費取回車輛,再重新合規投放。但后期,監管部門只落實總量控制和管理停車秩序,委托第三方公司對超投車輛進行回收。而這些企業大多自負盈虧,其中一些逐漸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單車、電單車贖車費獲利的商業模式。
該報道稱,近兩年全國出現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車公司。一名共享單車企業上海運維負責人透露,目前上海有大概200多個扣車場,全年扣車峰值上百萬輛。“扣車,已經從正常的城市管理行為,在過去兩年演變成了一條‘扣車產業鏈’。”
此次檢查中調研的一家共享單車企業也證實了上述現象。該企業在全市投放的自行車約49.5萬輛,其中超過15萬輛備案車長期被扣在第三方扣車場地,導致大量閑置,平均每天約有2.2萬輛單車因各種原因,被第三方公司扣車,需要付費取回,企業每年因此付出的取車成本超過1億元。
對此,現場相關負責人回應:清運成本是車企的主體責任,企業自身運維力量不到位,才會有第三方代清理的托底需求,目前正逐步規范各方行為。
破局關鍵還在于如何讓企業自覺運維。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監察司法委委員孫曄建議,可探索打分制動態調整單車數量,“對企業壓實責任的情況進行打分:綜合評分高的企業,提高其市場投放量作為鼓勵”。現場也有人大代表表示,執法不是目的,關鍵是讓公眾和企業心服口服,自發形成自律意識,承擔起主體責任,“這就要求執法力度和溫度并存,用精細化管理來破局頑疾”。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