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裴熔熔)資管新規落地四年以來,銀行理財發生了哪些歷史性變化?還有哪些課題亟待破解?
8月20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夏季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以“金融助力穩增長與財富管理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共聚一堂,為當前形勢下財富管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在會上分享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在他看來,銀行理財已經走過了3年歷程,一路顛簸基本完成了階段性的歷史使命,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標志性成果:一是以舊代新。凈值型產品替代預期收益型老產品,理財的收益開始了波動;二是三單代池。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替代了資金池,理財產品開始分類;三是市值計價。市值法替代了成本法估值,理財產品的凈值開始波動;四是公私分開。權益資產的私募不準公募,名股實債受到限制。
“綜合起來,就是隱形剛兌開始打破,‘影子銀行’大幅減少,理財回歸資管本源,走上正道。公司理財正式接過銀行理財的重任。”劉興華說。
不過,銀行理財也遇到了一些新的課題。例如,資產出險怎么辦?產品破凈怎么辦?客戶投訴怎么辦?風險共治怎么辦?“風險隔離的理念正面臨考驗,風險聯防已經成為迫切的現實。風險跨越機構傳染在時空上是很難避免的,一旦資產出現違約,馬上就在市場上傳播開來,各機構很快做出反映,聞風而退,瞬間擴散。母子風險聯防與風險控制是當前緊迫的課題。單一機構可能僥幸逃避個別風險,但無法化解整體和系統風險,因此,如何與其他機構一起聯防共治風險,是需要有制度安排和機制保障的課題。”劉興華說。
在他看來,理財公司是過去三年快速成長的金融機構,未來前路崎嶇、任重道遠,理財公司需要完成自己的“成人禮”:自立門戶,具備極強的獨立能力;成家立業,在各個板塊做到精耕細作;回報社會,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未來,理財公司的發展大致還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在今年要見風雨;二是在未來要經受冰雪;三是在更遠的未來,才能經冬歷春。理財公司作為新型的金融機構,唯有經風歷險,方能防風避險。”劉興華說。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