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8日,大河財立方的消息顯示,有投資者表示,看好建業接下來的業績增長潛力。這表明了投資者對于建業信心的回歸。這樣的信心比黃金還重要,在房地產行業還處在所謂的至暗時刻之際,建業地產為什么可以率先贏回信心?
“我想借這個機會,給大家道歉。”8月15日,建業召開投資人溝通會,會議剛剛開始,胡葆森首先向全體投資人致歉,并強調“只要企業不倒下,今后建業還是會堅持還債”。
房地產行業去年以來的一年多,被外界稱為過往30年的至暗時刻。這種情況下,建業表現亦不如預期。尤其是今年前7個月,行業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建業也下跌。
至暗時刻,諸多房企都在積極展開自救。建業也作了快速的反應。危機爆發以來,建業接連通過人員優化、資產出售、國資方式入股等方式積極自救。
如今,大多數業界人士還在討論房地產這次的至暗時刻有多漫長、投資者的預期能否回升、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下去等相關問題的時候,建業以積極的數據直接給出了“能過”的回答——建業對重點項目的來訪和認購數據監控顯示:在7月最后一周環比前一周來訪增加9%,認購套數增加27%,認購金額增長33%。7月下旬一共簽約了22.6億元,其中重資產項目10.3億元,環比7月中旬提升63%。
從信心到實際增長的回歸,建業為什么可以?15日的投資人溝通會上,胡葆森的發言隱藏著很多反思與答案。
胡葆森說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建業過去發展歷程上,沒有一次對銀行、金融機構的拖欠記錄。對于企業來說,不能把延期不還錢,作為容忍自己的一種行為。只要企業不倒下,今后建業還是會堅持還債。
這樣的表態其實在企業家當中并不罕見。在當下的房地產形勢下,但是胡葆森做到了,這才是罕見的。2022年上半年里,已有十余家上市房企宣告實質性違約,換句話說,也就是被迫違約。
“半年來,我在內部開會,一個是對2016年后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進行反思。難道行業自身、企業管理上沒有問題嗎?自己節奏控制上沒有問題嗎?心態沒有浮躁嗎?”胡葆森自我反思的三問其實隱藏著建業真正的救贖。
從中可以窺見,建業也難免多少被卷入行業一度高杠桿高速發展的旋渦中,但最終建業顯然還是堅守了河南市場,堅守了不能一味貪大求快,因此其負債才不至于由于過高而被迫違約;因此,建業創辦30年來去年才第一次出現虧損;因此,今年前7個月,建業也下跌,但比別人少,依舊保持了本土企業在河南本省第一的市場地位;因此,建業產品在河南的溢價率還在雙位數以上;因此,建業成了最早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已經成功引入國資戰投的房企。
所以,真正能度過至暗時刻的“自救”,其實并非這一年多被迫展開的諸多花式自救,而是一直沒有丟失的某種堅守的底線。還是那句話,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一線城市7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房地產市場下行態勢趨緩。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
頭條 2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