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亞偉 通訊員 鄭俊朋
8月1日,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黨委與延津縣委簽訂校地黨建聯盟簽約儀式,雙方將依托立體混合養殖模式、“1+N”產業發展等“連環招”,致力將延津打造成“中國內陸青蟹之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蟹養殖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在海鮮里屬于中高端食材,青蟹“大哥”和“蝦兵蟹將”們緣何搬家內陸?
據寧波大學派駐延津縣農業農村局掛職黨組成員、副教授王歡介紹,我國青蟹年養殖量不足20萬噸,隨著生活水平提升,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仍需大量進口。而我國有9913萬公頃鹽堿地,如果利用鹽堿地的土地特性,攻克青蟹鹽堿地養殖的難題,就能解決鹽堿地“遭嫌棄”、魚蝦蟹“沒處養”的境遇。
2018年,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黨員技術服務隊經過充分調研后,由支部黨員王春琳、母昌考、葉央芳、王歡在蘭考鹽堿地上試養海水擬穴青蟹,并逐一攻克三道科研關,最終使內陸養殖青蟹并投入市場——
首先是“能不能養活”。2019年,寧大團隊在位于黃河兩岸的蘭考和延津分別選擇一個水塘投放蟹苗試驗,延津10畝試驗田順利通關。
其次是“能不能養殖”。2020年,延津縣石婆固鎮里鄉村的楊明濤將自家鹽堿地改造為魚塘,在寧大團隊的指導下開始魚、蝦、蟹立體混養,專家組驗收時產量喜人,還撈起一只八兩三的“青蟹王”。
最終是“能不能產生效益”。自去年開始,寧波大學又與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合作,以青蟹為出發點和突破口,在延津開展多種混養模式試驗,截至目前,已開創性地在鹽堿地引入南美白對蝦、縊蟶、美國紅魚、金錢魚等8種海水經濟作物,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寧波大學與延津縣的合作是一場“雙向奔赴”。延津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頒布《延津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明確養殖水域功能定位和區域范圍,合理開發水域和土地資源,鼓勵集約化利用開發,提升養殖水域利用率。在國家和省級現代漁業產業發展政策的支持下,該縣啟動推進現代漁業建設,獲得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1000多萬元,帶動3000多萬元社會資金投入,有力推進了全縣漁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化循環生態健康養殖發展,為鹽堿地海水經濟作物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3年堅持、來回10萬多公里奔波,我們終于可以變鹽堿地為‘致富田’了!”寧波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姚菊明說,去年10月,在延津縣的黃河鹽堿地上,鹽堿地青蟹量化養殖項目現場驗收通過,標志著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這項為期3年的科研項目獲得成功,也意味著我國多達9913萬公頃的鹽堿地,在包括海產品在內的水產品養殖方面,具備巨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希望延津縣既開創內陸養殖青蟹先河,也樹立行業標桿。
延津縣委書記李澤宙表示,延津全縣養殖水面7035畝,水產品產量達1.3萬噸,產值超1.5億元,是河南省漁業生產先進縣、河南省漁業生產重點縣。這次合作,既是黨建引領生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也是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有力舉措。延津將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統攬“三農”工作全局的思路,立足水產資源優勢,通過抓產業、打品牌、保生態、優服務,打造標準化鹽堿地養殖海洋經濟作物“樣板間”,帶動城鄉漁業發展。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8-0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1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