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研制轉型金融標準,是做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基礎。”7月30日,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
2017年,人民銀行將綠色金融標準化工作列為“十三五”時期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按照“國內統一、國際接軌、清晰可執行”原則,穩步推進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現已推出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標準,為規范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相關資料圖)
2021年,人民銀行聯合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共同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實現了綠色債券認定標準的國內統一,剔除化石能源相關項目,實現了與國際主流標準的接軌。中國與歐盟聯合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梳理72項符合雙方標準的綠色項目,部分國內金融機構已基于《共同目錄》在境內外市場發行了綠色債券。
為明確金融支持高碳行業和項目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范圍,避免金融機構“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人民銀行還加大了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制定力度。“目前,我們已初步明確了轉型金融的基本原則。”王信稱。
轉型金融支持領域在減緩或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應有直接或間接的顯著貢獻,且對其他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無重大損害。王信認為,轉型金融標準應與國家、地方、行業政策相協調,與國際通行標準兼容;與標準相應的環境信息披露應簡便易行,不給市場主體造成過重負擔等。
“在具體標準制定方面,我們正在組織力量開展建筑建材、鋼鐵、煤電、農業等領域轉型金融標準的研究,條件成熟后將公開發布。”王信表示。
除明確標準外,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全面、準確、及時的環境信息披露。近年來,全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快速推進,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氣候環境因素納入發展戰略并作出凈零排放承諾,而科學開展碳核算、積極披露環境信息是其中的重要舉措。二是綠色金融和ESG投資快速發展,投資者對充分披露環境信息的需求大幅增加。三是國際組織和監管部門出臺更多措施,要求金融機構提升環境信息透明度。
王信認為,在我國,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機構由大到小、由易到難、分層次、分步驟探索開展環境信息披露。一是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不斷完善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標準;二是推動各地編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三是指導金融機構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結果應用。
目前,人民銀行已將環境執法信息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有3.36萬戶企業的環保處罰信息,被789家金融機構查詢132.79萬次,在協助金融機構預警相關貸款風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和碳排放核算標準,研究出臺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時間表和路線圖,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能力建設,夯實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規范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礎。”王信稱。
責編: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30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