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 丘眉
7月28日晚,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在媒體上回應解散傳聞稱,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這樣的說法值得肯定,業務調整不能“硬著陸”。
生鮮賽道一度是風投的寵兒,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優鮮占得了先機,于2021年6月作為“生鮮電商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天眼查顯示,截至今年7月15日,每日優鮮共獲得12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百億。此外,每日優鮮還首創了前置倉模式。
但是,眼下每日優鮮處在了一個異常危險的節骨眼。7月28日,幾則消息將每日優鮮推至風口浪尖——先是“30分鐘極速達業務關閉”,后是“裁員500人”“融資未交割成功”“公司原地解散”。
每日優鮮的危機究竟是怎樣的?又如何到了這樣危急的時候?這些都有待揭曉。但是,不管是怎樣的危機,企業都應該保留緩沖帶,對員工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避免“硬著陸”的處理方案。如此,不僅可以避免與相關法律法規的沖突,避免產生延伸的更多問題,與此同時,也是為自身的發展爭取最后的空間與機會。
“硬著陸”的雙傷,這次在每日優鮮的案例上已經體現出來。一方面,28日,有每日優鮮員工向媒體透露自己和部分同事“突然被拉到飛書群里,被告知今天是Last Day(最后一天),大部分同事的工資會暫緩發放”。此外,還有其他諸多負面消息在業界以及客戶群體間流傳。另一方面,每日優鮮美股當日盤前跳水,一度跌超40%。
假如說,確確實實已經撐至沒有任何法子,也要努力爭取“體面退場”。但顯然,每日優鮮還沒有到最后迫不得已的關頭。各種負面傳聞之后,28日晚間,每日優鮮積極地面對了媒體,明確表示,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
如此,對于公眾以及各利益相關方而言,反而對每日優鮮在業務調整中可能涉嫌“硬著陸”的做法打上一個更大的問號,并且或進一步削弱對每日優鮮還存有的信任與好感。
難關無處不在,渡過不易,避免各種解決方案“硬著陸”是首要。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9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8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