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張克瑤 實習生 劉佳慧)7月26日,“北交所一哥”貝特瑞(835185.BJ)股價低開高走,當天收盤漲3.05%,一改此前頹勢。就在5個交易日前,貝特瑞傳出董事長被立案調查的消息,原因是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貝特瑞股價持續下挫,直到7月26日有所反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場人士認為,今日(7月26日)貝特瑞股價翻紅受益于鋰電板塊市場情緒較好,盡管董事長被立案調查暫不影響公司經營,但近年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來越受重視,不少上市公司及高管因此被立案調查,此類“黑天鵝”事件會讓公司股價在短期內有所承壓。
鋰電板塊反彈,“北交所一哥”股價受益
貝特瑞主營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是鋰電池材料的重要供應商。截至7月26日收盤,貝特瑞總市值501.57億元,遠超吉林碳谷(836077.BJ)199.94億元、連城數控(835368.BJ)144.08億元,穩居北交所第一。
7月20日,貝特瑞公告稱,公司董事長賀雪琴因涉嫌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貝特瑞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立案調查事項僅為對賀雪琴先生個人的調查,目前不會影響公司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也不會影響個人正常履職。
北交所第一時間展開問詢,而貝特瑞股價延續了自7月19日起的下跌趨勢。7月21日,雖然貝特瑞在北交所問詢函回復中再三強調“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但難抵二級市場負面情緒。7月19日至22日、25日,貝特瑞股價日內跌幅分別為0.12%、0.11%、4.67%、1.92%、3.16%。
7月26日,貝特瑞開盤后股價仍然低迷,直到上午10點左右開始翻紅,當天最高漲幅4.26%。上述市場人士表示,7月25日晚,碳酸鋰龍頭藏格礦業(000408.SZ)披露2022年中報,碳酸鋰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帶動了今日整個鋰電板塊市場情緒,貝特瑞股價也得以回暖。
鋰電市場供不應求,貝特瑞定增前景存疑
2022年上半年,藏格礦業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1億元、23.97億元,同比增長218.53%、438.01%,其中碳酸鋰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94億元、同比增長449.04%,毛利率90.52%、同比增長60.55%。藏格礦業在2022年中報表示,電動汽車的出現和快速滲透,帶來了動力電池關鍵原材料鋰需求的空前爆發,鋰電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成長期。
消息面顯示,今日鋰電板塊反彈或與藏格礦業業績披露有關聯。根據wind數據,今日鋰電池指數(884039.WI)漲幅0.9%,該板塊內80只個股有55只股價上漲,占比68.75%。在此之前,鋰電池指數同樣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
山西證券7月25日發布的研報認為,目前鋰電池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原材料方面,國內新能源車對成本更為敏感,磷酸鐵鋰的需求相對于三元前驅體更為旺盛,價格高位維持。目前正極材料、電池電芯價格有所上升,電池生產企業與三元正極企業毛利率有所好轉,儲能需求不斷增加,部分地區開始補貼汽車消費,看好后期鋰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量價齊升。
山西證券上述研報同時提醒,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進一步退坡,可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不及預期;國家部分地區實施的環保政策可能會對產業鏈部分環節造成沖擊;此外還需關注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加劇等市場風險,以及高鎳三元鋰電池和無鈷三元鋰電池等技術風險。
貝特瑞也在積極擴充,并在6月23日披露50億元定增計劃,募集資金將用于各類型鋰電池材料。然而,貝特瑞董事長被立案調查為該定增計劃帶來不確定性,北交所問詢函亦表示關注。
貝特瑞在問詢函回復中表示,鑒于賀雪琴先生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因此公司暫不符合前述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條件,公司正在積極探討消除前述事項對公司股票發行的影響的方案,公司股票發行事項的后續推進將根據相關事項的處理進展確定。
信披日益受重視,多家公司股價曾承壓
貝特瑞董事長賀雪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原因是涉嫌內幕交易,也就是股民常戲稱的“割韭菜”行為。實際上,賀雪琴的薪資十分具有競爭力,根據貝特瑞2022年年報,賀雪琴年薪765.25萬元。有統計顯示,和貝特瑞的總市值排名一樣,賀雪琴的年薪也是北交所第一。
上述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越來越受重視,有不少上市公司及高管都有“中槍”經歷。
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來(2021年7月26日至2022年7月26日)滬深兩市共63家上市公司、32家上市公司高管被立案調查,其中絕大多數和信息披露違規有關。
2021年3月4日,證監會審議通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在內幕信息依法披露前,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不得公開或者泄露該信息,不得利用該信息進行內幕交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提供依法需要披露但尚未披露的信息。
上述市場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及高管被立案調查屬于“黑天鵝”事件,會讓公司股價短期承壓,雖然公司股價后續有反彈可能,但在立案調查結果公布前,仍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者需警惕市場風險。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
頭條 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