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徐兵 實習生 張贏)一系列減持動作再次將國內生豬頭部正邦科技推向輿論中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18日晚,正邦科技公告稱,其股東江西永聯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永聯)已完成447萬股的被動減持,主要系江西永聯在東方財富證券賬戶的股票擔保比例低于平倉線。然而就在三天前,正邦科技控股股東正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亦披露擬減持6363萬股計劃。
接連的減持行為,既透露出正邦科技當下的經營困境,又折射出頭部豬企在面臨周期底部的無奈。但隨著近期國內豬價的反彈,生豬行業復蘇跡象顯現背景下,今年動作頻頻的正邦科技又能否走出困境?
大股東接連減持
兩次減持公告,一次是被動,一次是主動。
7月18日正邦科技公告稱,其股東江西永聯在東方財富證券賬戶的部分股票合計447.14萬股已于2022年7月18日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被動減持完畢,至此股東被動減持計劃完成。被動減持原因主要系江西永聯在東方財富證券賬戶的股票擔保比例低于平倉線。同時,正邦科技稱,江西永聯已通過被動減持及自有資金歸還完成債權人的剩余負債5998.33萬元。
回溯公告,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正邦科技因質押給廣發證券和東方財富證券的部分股票爆倉,發生過強制平倉被動減持。事實上,從目前來看,正邦科技股東方股票質押的比例仍然不低。據其6月1日的公告,其控股股東正邦集團高達92.4%的股份被質押,沒有質押的股份不到5500萬股;江西永聯的質押比例則達到84.35%,可自由支配股份約1.07億股。這也意味著,其股票被強制平倉被動減持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此外,被動減持正邦科技也因未及時信披且減持股份數量“超額”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與被動減持不同,7月15日,正邦科技亦披露了一則主動減持公告,正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江西永聯計劃在自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合計減持不超過6362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
接連發布減持公告,引發各方議論,尤其在正邦科技股價處在較低位置時,這一主動減持方案著實讓投資者不解。正邦科技對此解釋稱,主要是為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增厚資金儲備,提升經營決策的主動性,以滿足因周期變化帶來的生產決策的調整。同時也為進一步提高公司未來業績彈性,為擴大生產提供有利條件。
“無論是被動減持還是主動減持,都說明了當下正邦科技面臨經營困境。股價背后是公司基本面好與壞的表現,高比例質押后跌破平倉線,才會被券商強制平倉。另一面,正邦科技主動減持股票獲得現金,說明其資金仍不夠充沛。”河南某證券公司分析稱。
預虧至少38億元,正邦上半年已資不抵債
由于生豬行業的低迷,豬企經營業績依舊疲軟,從2022年上半年豬企業績預告來看,幾乎“全軍覆沒”。
據Wind數據,20家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上市豬企中,僅天邦食品和得利斯2家企業的業績預增并實現盈利。天邦食品扭虧為盈,預計上半年盈利5.8億元至6.5億元,同比增長189.16%~199.92%;得利斯預計上半年盈利4500萬元至5000萬元,同比增長105.15%~127.94%。而其余18家上市豬企則在豬周期磨底的“黑暗”中元氣大傷,成為業績預減的大多數。
7月14日晚,正邦科技發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正邦科技歸母凈利潤預計為虧損38億元~46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165.72%~221.66%,上年同期虧損額是14.3億元。上半年正邦科技扣非凈利潤預計虧損達到36億元~44億元,比上年同期擴大3到4倍,上年同期為虧損8.9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正邦科技在2021年巨虧188億元后,截至2021年底僅剩20.38億元的凈資產,以上半年最少虧損38億元計算,公司現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至于虧損原因,正邦科技解釋稱,上半年國內生豬平均價格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共計484.52萬頭,同比下降30.75%,商品豬銷售均價12.74元/公斤,同比下降37.49%,且疊加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公司上半年依然承受了一定的業績壓力。 此外,正邦科技還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因縮產導致現有產能與出欄規模的階段性不匹配導致整體產能利用率較低,致使折舊攤銷費用提高。
盡管豬肉價格有底部回暖的跡象,但正邦科技的經營情況并未出現顯著好轉。從其6月份生豬銷售數據來看,1~6月正邦科技累計銷售生豬484.52萬頭,同比下降30.75%;累計銷售收入49.12億元,同比下降72.31%。不管是銷售數量還是銷售收入,正邦科技均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下滑。
另外,正邦科技6月份生豬均重75.49公斤/頭,較上月下降12.81%,僅為上年同期的52.57%。這也被投資者調侃“豬沒養肥就賣了”。
不僅如此,今年6月初,正邦科技還因商票逾期事件引發市場關注。對于違約原因,正邦科技解釋稱系“流動資金緊張”。
據悉,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賬面貨幣資金30.73億元,然而短期借款為121.4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40.11億元,應付債券18.68億元,短期償債壓力依舊較大。負債率方面,截至一季度,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為97.03%,遠高于同行業負債率56.4%的中位數。
謀求自救,正邦動作頻頻
為挽救急劇下滑的經營狀況,正邦科技近期亦是動作頻頻。
7月2日,正邦科技公告,公司擬與控股股東正邦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以每家標的公司股權轉讓價1元,總計10元人民幣向正邦集團轉讓10家全資子公司49%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上述10家標的公司的股權將由100%下降至51%。
記者注意到,上述10家公司業務為生豬飼養和銷售,均資不抵債。2022年3月未經審計數據顯示,10家公司凈利潤全為負。對此,正邦科技回應稱,本次交易主要是為了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整合優化公司資源。
除此之外,正邦科技因跨界新能源領域亦迅速“出圈”。
正邦科技6月17日晚披露,與國家電投簽署《“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預計在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領域展開合作。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總額達400億元。
這也迅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正邦科技6月22日晚回復深交所表示,與國家電投的合作,公司目前主要以租賃經營形式推進項目,項目前期主要將由國家電投進行投資建設,公司將通過租賃屋頂的方式收取租金。
同時,正邦科技認為,在此合作模式下,公司將提供符合條件的房屋建筑及土地,無資金流出,且可通過此項目收到租賃資金,加速現金回流,盤活資產。
“豬企正邦科技跨界新能源,我們不能說絕無可能,但是必然這是一條不好走的企業跨界轉型升級之路。”鄉村振興建設委副秘書長袁帥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特別是當下正邦科技正在面臨著業績巨虧、商票逾期的局面,此時這種舉動,是有不務正業、資本畫餅操作之嫌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正邦科技動作不斷,只是企業謀求出路的一種方式,或許在行業完全復蘇之前,沒有輸家。
責編:王時丹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9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