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兵
近期,新股破發頻出引發市場各方高度關注。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上市新股114只,其中32只在上市首日收盤破發,占比28.07%,而去年同期僅4只。不同尋常的破發現象,也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上交所在近日組織的券商座談會對此作了研討,并指出,下一步考慮將“大比例破發”等指標納入主承銷商執業質量評價。
對于破發現象,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原因有四:
一是受外圍市場、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A股二級市場跌幅較大。二是部分報價機構未適應新規,不重視投研工作,對二級市場波動、行業和公司基本面的調整缺乏甄別和預判能力。三是部分發行人及其股東對新股估值預期過高,尤其是當前的Pre-IPO市場存在一定的估值泡沫,層層傳導,推高IPO定價。四是科創板企業成長性高,今年上市的非盈利企業、創新行業企業占比較高,在市場波動環境下易受沖擊。
面對新股破發,一些投資者則是坐不住了,并表示難以接受。然而,筆者則認為,新股破發并非壞事,也莫要“大驚小怪”。破發本身是市場回歸理性、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注冊制常態化下資金博弈的結果,應當理性看待。
從成熟市場主體看,其新股破發率往往都較高。美國、香港市場的新股破發率為30%左右,而近期香港市場破發率一度高達80%。事實上,破發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能打破投資者心中“新股不敗”的固定思維。這樣可以使得投資者更加關注企業本身價值,遏制盲目炒新的不合理行為。
不僅如此,新股破發也將倒逼券商保薦機構審慎定價,讓新股價格真正回歸合理估值區間。而券商保薦機構需要做的則是,充分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進一步規范投資價值報告撰寫要求,審慎進行估值假設,估值結論客觀體現公司合理價值。
正如券商代表在座談會所言,新股破發率升高,對市場各方來說是一門“必修課”。所以,面對新股破發,投資者應當理性對待,應相信市場的自發調節功能,只有各方充分博弈,新股發行定價才會越來越合理,這個市場才能愈發成熟。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5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