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小壯 |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
編輯:武小英 | 校核:劉文豐 | 審核:龍志剛
歐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經濟體之一,從歷史累計排放來看,其累積排放量約占全世界累積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但也是全球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較為完善的經濟體之一。通過多年的探索,歐盟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本文主要梳理了近幾年歐盟重要的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關鍵行業減排措施、重大科技布局和財政金融支持等政策,以期為我省構建雙碳政策體系提供一定參考。
1.歐盟雙碳主要政策框架
歐盟雙碳政策框架以關鍵行業減排政策為主,科技研發、金融支撐政策為支撐。主要從7個方面構建并完善雙碳政策框架:一是將2030年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從50%—55%提高到60%;二是修訂相關氣候法規條例,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法律約束;三是基于《歐洲綠色協議》與行業戰略,統籌協調歐盟委員會的所有政策措施;四是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構建數字化的智能管理體系;五是持續完善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將碳配額分配與碳價發現有機結合起來。六是構建公正的轉型機制,確保雙碳政策作用于每一個減碳主體;七是對綠色預算進行標準化管理,確保綠色預算管理有序合規。
2.歐盟關鍵行業減排措施
能源行業:能源行業減排是歐盟降碳減排的關鍵。在《推動氣候中性經濟:歐盟能源系統一體化戰略》中詳細概述了能源系統脫碳的關鍵行動,重點集中于傳統能源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擴展清潔能源使用范圍、一體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科技布局集中于太陽能發電、地熱能、先進生物燃料、氫能、潮汐能和波浪能發電技術、超快速充電基礎設施研發等一大批清潔能源、安全轉型關鍵創新技術。
工業:《我們對人人共享清潔地球的愿景:工業轉型》中具體描述了歐盟工業低碳轉型路徑。具體包括提高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工業生產中占比、進行節能設施改造等。為實現以上目標,歐盟提出了一系列關鍵支撐技術研發。如在水泥、石灰生產過程中富氧工藝,玻璃及其產品制造中電爐、富氧燃燒、低碳氫替代燃料技術,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技術,有色金屬生產中的低排放電解、惰性陽極/濕排水陰極、磁性鋼坯加熱、余熱回收等。
交通運輸業:交通運輸業二氧化碳排放約占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四分之一,并且仍在波動增長。《可持續交通·歐洲綠色協議》提出了到2050年將交通運輸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90% 的目標。并通過以下措施保障實現:一是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數字化管理水平,提高運輸效率;二是將航空運輸業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納入運輸價格體系;三是完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關鍵技術主要集中于智慧交通方面,如智能汽車關鍵感知器研發、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研發以及機場、港口、公路低碳建設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等。
林業:歐盟森林覆蓋率高達43.52%,為充分發揮森林的固碳作用,歐盟委員會于2021年7月16日發布了《歐盟2030年森林新戰略》,提出以下幾項舉措:一是保護和恢復原始森林,持續擴大森林覆蓋率;二是加大宣傳,讓民眾更好地了解森林的固碳作用;三是積極開發林業碳匯項目,提升林業固碳的經濟效益。
3.歐盟雙碳財政金融保障措施
將節碳主要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為加快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歐盟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如《多年期財政框架(2021—2027年)》、《歐洲可持續投資計劃》等,重點為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關鍵領域的支撐性技術提供財政金融支持。如在2021年到2027年,將籌集至少1080億歐元支持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燃料生產與消費綜合示范工程建設、碳中和產業集群旗艦項目融資、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電動汽車關鍵部件研發等;歐洲投資銀行籌集100億歐元用于支持清潔能源開發應用項目等。不斷完善碳交易體系:在全球二氧化碳減排市場體系建設中,碳排放交易體系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市場手段。目前,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已經處于第四階段的完善期,主要完善內容如下:一是凸顯碳排放權的稀缺性,加速碳配額總量遞減速率。從2021年開始,碳配額總量遞減速率由之前的1.74%提升到2.2%;二是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并根據企業技術進步程度,增加免費碳配額分配量;三是完善能源價格體系,確保能源消費終端可負擔能源價格;四是促進相對公平,為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傾斜更多的初始碳配額和資金;五是將歐盟碳交易體系擴展到海事部門,并根據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特征,為其建立新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六是允許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之外的航空公司適用國際航空碳抵消與減排機制。
4.歐盟雙碳政策主要特點
政策框架較為完善。歐盟雙碳政策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較為完善。在具體碳減排目標路線和時間節點的基礎上,通過立法、戰略方案等形式,為碳減排目標的達成提供具體實施路徑。
強調科技創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從而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升級為低碳發展模式。歐盟圍繞可再生能源、生產脫碳工藝、智能管理系統、氫能、電動汽車智能感知部件等關鍵技術,形成了短期、中期、遠期的科技創新研發布局體系。
配備了較為完善的財政金融保障措施。不論是科技研發,還是能源替代,要完成既定的雙碳目標,需要積極有效的財政金融政策。歐盟配套出臺相應的財政支持和投融資計劃,為相關產業發展和技術升級提供資金保障。
5.政策建議
加快完善我省雙碳政策框架。加快發布雙碳頂層設計文件,理順各部門及市縣相應職責,為我省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根本遵循。加快相關法律條例設立進程,通過頒布相關法律條例,構建減排行動監督與執法機制,提高雙碳政策的約束力與執行力。
確定行業降碳序列。立足我省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根據行業發展現狀、降碳潛力、技術條件、操作難度等基本原則,對能源、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及其細分領域進行降碳優先級排序,并按照優先級別,加快發布關鍵行業降碳行動方案,明確關鍵行業降碳重要時間節點和途徑。
加強關鍵降碳行業重點技術研發。針對關鍵降碳行業,加快與之相關的生產工藝、能源效率提升、新能源替代、智慧交通等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緊打造一批關鍵行業重點科學技術示范工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構建積極有效的財政金融政策體系。為支持雙碳目標的順利實現,保障重大科技創新技術的順利實施,加快出臺相應的投融資、財稅、價格等財政金融政策。注重碳資產的金融屬性,積極引入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參與碳排放金融市場的建設,激發企業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積極性。
6.結語
歐盟雙碳政策框架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較為完善。相較于歐盟,現階段推動減排主要采取的是由上而下、層層分解減排任務目標的方式,與雙碳目標達成所需的科技創新、關鍵產業減排措施、財政金融等政策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加快完善我省雙碳政策體系,充分發揮政策措施在關鍵行業減排、重點科研技術研發等方面提供的引導、支撐和約束效用,對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