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4月18日周一,滬深兩市維持震蕩調整的走勢。上周五收盤之后,央行進行降準25個基點,釋放了5300億的增量資金。但是由于之前很多投資者預期央行可能降準50個基點,并且釋放出降息的信號,這次是降息25個基點,弱于之前的預期,所以對于市場短期的走勢沒有形成很大的刺激。
周一,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經濟數據,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長4.8%,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表明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了平穩增長。但是全年穩增長的目標實現依然存在較大的壓力,疫情管控措施不斷升級,對于消費以及工業生產都形成了明顯的影響。所以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能否穩步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比較關鍵的。
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總體來看,經濟延續了復蘇態勢,運行在合理區間,但是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大,經濟發展面臨較多困難和挑戰。3月份以來,國內多個城市和省份疫情爆發,疫情管控加碼,這對于經濟面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今年一二月份經濟增長較好,二三月份消費出現了明顯的回落,這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面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受到疫情反彈的影響,消費受到了明顯沖擊,無論是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還是餐飲、旅游等線下消費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根據統計局的數據,3月份汽車類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5%,餐飲同比下降16.4%。金銀珠寶類同比下降17.9%,增長比較快的是中西藥、糧油食品類的消費額,同比出現了10%以上的增長。目前疫情已然是影響消費的最大的不利因素,對消費場景造成沖擊,同時影響到居民的消費信心,對居民的收入增長也形成了明顯的影響。所以我們期待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有效控制,在疫情防控的同時要盡量減少對于人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影響,能實現以最小的社會成本來控制住疫情,實現了“穩增長”的目標。
在工業生產方面,制造業下行壓力加大。1~3月份我國制造業同比投資同比上漲15.6%,漲幅比1~2月份回落5.3個百分點。疫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加上俄烏沖突升級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對企業的成本端形成了很大的壓力,這對于制造業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近期上海疫情防控非常嚴格,工業生產受到很大的影響。上周五一些汽車行業的企業家紛紛警告:如果上海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不能復產復工的話,可能對于全國的汽車生產都會形成沖擊。在工信部的安排之下,上海對工業生產采取了提前復產復工的安排,并且列出了666家重點企業復產復工的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的重點企業的復產復工,這是應對疫情影響下的一個重要的決策,也是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保障。這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在投資方面,1~3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0.7%,漲幅比1~2月份收窄三個百分點。顯示出房地產市場在三月重回下降通道,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壓力很大。雖然近期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暖風頻吹,但是對市場還沒有形成明顯的影響。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一季度百強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62.6億元,同比下降47%。根據央行數據,3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3735億元,同比少增2504億元,這也反映出房地產銷售市場比較低迷,因為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按揭貸款,這是在居民收入增長不確定性上升,房價上漲預期轉弱以及房地產嚴格調控之下必然會出現的結果。現在部分城市放寬房地產銷售限制以及貸款限制并沒有轉化為銷售端的回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產銷售好轉也不是一日之功。反過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基建投資方面,一季度出現了明顯加快的現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9.3%,漲幅較前兩個月收窄2.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漲幅比1~2月加快0.4個百分點。2022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為3.6萬億元,截止3月底,發行進度已經超過1/3,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額度已全部下達。根據財政部的要求,今年3.6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在9月底前發行完畢。這是應對投資增速下降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通過提高政府投資的增速,一定程度上彌補民間投資不足,同時彌補房地產投資不足來應對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
整體來看,我國一季度經濟中前兩個月增長較快。然后3月份受到疫情反彈和防控措施升級的影響,部分產業鏈、供應鏈受阻,供應生產,房地產投資以及消費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穩增長的措施還需要進一步的出臺。關于消費刺激政策,后面還可能會繼續的出臺,包括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傳統汽車的銷售、家電等等。根據相關部門的表態,各個大城市不能再新增汽車限購的政策,對于已經有限購政策的城市要適當放寬指標,刺激消費。可以說消費是推動我國GDP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通過刺激消費來實現穩增長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當然,目前首要的任務還是要盡快控制住疫情,或者合理安排疫情防控,減少居民受到的影響,保障充分就業和企業正常開工,以及實體店的盡早開門營業。只有居民收入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益提高了,人們才會有更多的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才能使得刺激消費的政策落到實處,真正實現“穩增長”的目標。一季度GDP增長4.8%,明顯低于5.5%的今年年度的整體增長的目標,所以后面幾個季度還要進一步發力。
責編:楊志瑩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
頭條 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