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4月14日晚間,一則控股股東被判刑的公告,使新綸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綸新材)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2年、并在2010年成功登陸中小板的細分行業龍頭企業,過去十幾年,新綸新材在資本市場不斷通過轉型和收購,來擴大自己的業務版圖。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曾經賴以成名的收購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時,新綸新材連續三年造假來粉飾業績,最終被證監會重罰。
從行業龍頭到實控人被判刑,過去十幾年新綸新材發生了什么?新的董事長不斷增持,意欲何為?債務高壓下的新綸新材又將駛向何方?
虛假信披
新綸新材實控人侯毅被判刑
該來的總會到來。
4月14日晚間,新綸新材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侯毅收到刑事判決書,因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目前,侯毅及相關當事人均已經辭去新綸新材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根據之前公告,此次侯毅被判刑,源于之前新綸新材(曾用名:新綸科技,2021年9月更名)的造假。
2019年6月25日,新綸科技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0年5月21日,證監會對新綸科技進行行政處罰,證監會認定新綸科技存在虛構貿易業務、虛增收入及利潤、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等問題,中國證監會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多名責任人員給予了警告與罰款的處罰。
2021年11月,負責審理投資者訴新綸新材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的深圳中院已下達示范性判決,確認新綸新材的行為構成證券虛假陳述侵權行為。
如今,經深圳市公安局立案偵查,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指控侯毅及相關當事人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向深圳中院提起公訴。深圳中院依法審理了此案,現已審理終結。
作為老一代創業者,侯毅的創業履歷十分閃光。
根據媒體報道,1993年,24歲的侯毅放棄老家甘肅的穩定工作,南下深圳,應聘進入賽綸實業,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業務員。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侯毅迅速升遷至總裁助理的崗位,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特種布行業經驗,也為他之后的創業埋下了伏筆。
1998年,侯毅辭去高薪工作,自立門戶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深圳市毅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隨后在2002年,侯毅創辦新綸科技。2010年,新綸科技登陸中小板,主營業務為防靜電/潔凈室耗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當時國內防靜電/潔凈室行業的龍頭企業。
買出一個“未來”?
前不久,今麥郎董事長、總裁范現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企業家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思考企業的戰略問題。企業需要的是未來家,對未來趨勢有準確判斷的人。
誠如范現國所言,企業的掌舵人需要對未來趨勢有準確的判斷。而回溯新綸新材從龍頭到低谷的發展過程,與其戰略布局的連續失誤,有著直接關系。
2010年,新綸科技登陸資本市場,當時,新綸科技稱自己是國內防靜電/潔凈室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上市之后,新綸科技的凈利潤增速明顯下滑。wind數據顯示,2012年,新綸科技的凈利潤增速由前一年的75.48%速降至17.35%。
由此,2013年,新綸科技的轉型之路正式提上日程。
根據當時新綸科技的轉型方案,公司以潔凈領域為基礎,上游向功能材料領域轉型,下游向生物制藥、食品、民用防護、日化護理等領域拓展。
而為了踐行這一發展戰略,新綸科技決定自身發展和外延式收購并舉。為此,2013年3月,新綸科技募資6.7億,其中擬投入5億元在天津工業園實施凈化設備產品項目、防靜電、潔凈室消耗品項目、超凈清洗中心等。
然而,2014年7月新綸科技大舉調整募投項目。防靜電、潔凈室消耗品項目調整為新風凈化器產品項目,終止凈化設備產品項目,后來又停止對新風凈化器產品項目投入。這意味著,新綸科技擬投資的5億元募投項目終止。
2014~2015年間,由于兩次募投項目均未達到預期,新綸科技盈利能力持續下降,2015年出現首虧虧損1.07億元。
2016年,新綸科技轉型步伐加快,其再次定增募資17.5億元,用于TAC功能性光學薄膜材料項目,2017年初又將其中2.5億元投入到鋰電池電芯用高性能封裝材料項目。
在頻繁轉型的同時,新綸科技也在大舉進行外延式并購擴張。
2012年6月,新綸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蘇州新綸以2390萬元的價格收購江天精密制造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天精密)51%的股權。2017年,新綸科技再次收購江天精密剩下49%的股權,兩次收購合計超9000萬元。
此后,新綸科技相繼收購株式會社T&T Enertechno鋰離子電池鋁塑復合膜業務、江天精密49%股權以及千洪電子100%股權。
業績不夠 造假來湊
然而,大手筆的收購卻并未給新綸新材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此后的財務數據顯示,在2017年之前,江天精密每年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貢獻在300萬元以下。
需要說明的是,在加入新綸科技之后,江天精密的業績偶有增長,但迅速墮入凡塵。年報顯示,2020年江天精密凈利潤下滑至-1722.89萬元,同時還計提了2786.36萬元的壞賬準備。
同時,新綸科技大手筆重金押注的鋁塑膜業務也遭遇滑鐵盧。
其中,新綸科技鋁塑膜業務運營主體新綸復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從2019年開始陷入虧損,實現凈利潤-2493.19萬元,并在2020年擴大至-3927.30萬元。
此外,新綸科技在2018年斥資15億元收購的千洪電子,欲在精密制造業務方面大展宏圖。
據了解,千洪電子成立于2010年,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功能性器件,下游客戶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廠商。實際上,千洪電子主要是服務于OPPO、VIVO兩個手機品牌商,2017年,這兩大客戶合計貢獻了千洪電子63.83%的收入。
根據2017年7月末的數據,千洪電子的凈資產為1.26億元,此次收購增值率達1096.59%,由此,新綸科技并購千洪電子形成12.51億巨額商譽。
然而,收購千洪電子不久,行業形勢即發生變化。2020年,由于千洪電子終止了與OPPO、VIVO兩個手機品牌的相關訂單,同時受疫情影響,其他客戶的訂單也明顯減少。新綸科技精密制造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了10.73億元,下滑了72.63%。同時,2020年,新綸科技合計計提了8.6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其中有6.20億元為千洪電子的商譽減值。
隨著轉型和收購的不斷碰壁,新綸新材的資金鏈愈發緊張。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新綸新材共計有7.41億元的累計銀行逾期貸款,占2021年9月末總資產的比重達45%。其中,截至2021年9月末,新綸新材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為4049.76萬元,而短期借款為23.09億元,另外還有3.39億元的長期借款。同期,新綸新材的流動負債共計29.51億元,流動資產共計16.19億元。
此外,侯毅持有的新綸新材股份已質押殆盡,并不斷被機構平倉。
在業績難以達標的情況下,新綸新材的造假財技也被證監會披露。
公開資料顯示,新綸科技2020年5月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新綸科技2016~2018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3.37億元、3.38億元、6234萬元;虛增利潤7643.34萬元、9330.50萬元、1072.30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142.73%、50.67%、3.03%。
需要說明的是,新綸科技虛增利潤的“財技”并不高級。根據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6~2018年期間,新綸科技通過與自然人張某控制的多家公司虛構貿易業務。不過,貿易業務沒有物流發生,相應的出入庫單據均為偽造,通過從張某控制的公司采購,再銷售至張某控制的其他公司,形成購銷和資金閉環。
此外,2017年、2018年新綸科技隱瞞關聯交易1.35億元和3.38億元;2017年違規擔保4億元。
最終,新綸科技因虛構貿易業務虛增收入及利潤、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等問題,被證監會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的罰款。
賣殼求生 胎死腹中
隨著新綸科技的擴張并未帶來想象當中的業績快速增長,反而日益增長的負債成為其發展的桎梏,新綸科技開始打算著手通過剝離旗下業務,來解決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
2019年11月,新綸科技公告稱,公司實控人侯毅與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川經開區管委會)、銀川市國資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侯毅同意以包括但不限于表決權放棄、表決權委托及股權轉讓等方式,使銀川經開區管委會、銀川國資委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根據公告,此次合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控制權安排、股權轉讓、產業合作及資金支持等。
控制權安排方面,侯毅同意以包括但不限于表決權放棄、表決權委托及股權轉讓等方式使銀川經開區管委會和銀川國資委成為上市公司實控人。而上述受讓方則同意通過其指定主體對侯毅給予紓困支持。
產業合作上,銀川經開區管委會和銀川國資委,與新綸科技同意在新材料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包括且不限于鋰電池鋁塑膜、PBO纖維等領域,確保乙方新增產能落地銀川。
如果此次合作達成,新綸科技新增產能將落地銀川,總部注冊地址遷移至銀川經開區管委會指定地區。而此次銀川經開區管委會、銀川國資委方面也將為新綸科技提供8億元的資金支持。
然而,事與愿違。2021年5月25日晚,新綸科技發布公告稱,侯毅2021年5月21日與銀川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關于深圳市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協議及表決權委托協議的終止協議》。經各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相關合作。
而在此次重組告吹之前,新綸科技的董監高經歷了頻繁變動。
2021年5月,新綸科技公告稱,董事長侯毅因個人原因辭職,但將繼續擔任新綸材料研究院院長職務,統籌公司新材料前沿技術創新研究。
在侯毅辭職之后,2021年1月25日,獨立董事曾學忠、董事兼副總裁翁鐵建、副總裁侯海峰也辭去公司職務,根據公告,翁鐵建間接持股約118萬股、侯海峰間接持股約432萬股。2021年3月16日晚公告顯示,副總裁狄悅辭職,其間接持股約37萬股。
實控人判刑同日 現任董事長再次增持
新綸新材未來去向何方?
盡管侯毅已經辭去新綸新材的董事長職務,但截至目前,新綸新材的危局依然未解。
根據今年1月新綸新材的業績預告,2021年,新綸新材預計虧損9億元~11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7億元~9億元。
與此同時,由于侯毅將其所持有股票已經100%質押,隨著新綸新材股價的下跌,不斷有被動減持的事情發生。最新的一次則是在4月7日,侯毅所質押的股票被華西證券及安信證券累計賣出11573197股,占公司總股本1.004%。
截至目前,新綸新材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仍為侯毅,其持有新綸新材總股數為245934655股,占公司總股份的21.34%。
4月14日,與侯毅被判刑一起披露的還有一則新綸新材現任董事長及其控制企業增持的公告。
具體來看,新綸新材董事長兼總裁廖垚及其控制的企業上元資本、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裁李靖彬計劃增持公司股份的通知,基于對公司新材料領域業務增長的信心,廖垚及上元資本、李靖彬計劃自2022年4月15日起六個月內,以自有或自籌資金通過二級市場擇機增持公司股份。其中,廖垚及其控制的企業上元資本本次增持的金額合計不低于2000萬元;李靖彬本次增持的金額不低于15萬元。
實際上,廖垚已不是第一次增持新綸新材。
公告顯示,2021年10月,廖垚及上元資本即通過二級市場開始增持新綸新材。
截至3月18日,廖垚及上元資本累計增持新綸新材57001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49%,增持股份金額累計為2340.62萬元。
對于下一步廖垚的增持計劃,4月15日,新綸新材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來說,(增持)還在窗口期,具體的動作,我們后期會發布公告。對于未來公司的控制權,這個我不清楚,我們只清楚公告的內容,領導層的想法,我們沒辦法去揣測。”
責編:徐嬌 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6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
頭條 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