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6年以來,國家各部委相繼出臺了多個規劃與政策文件,從頂層推動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相繼出臺,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又被提到了新高度,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為加快推動我省交通旅游深度融合,促進行業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我們開展了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專題研究,將陸續發布以下研究成果:
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內涵特征與發展形勢
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模型測算與對比分析
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總體思路與發展策略
本文是第三篇《河南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策略|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調研了河南省交旅融合發展現狀,并結合第二篇模型測算結果找出河南省交旅融合存在問題。
PART.01
融合發展現狀
我省交通旅游融合發展重點體現在政策規劃融合、基礎設施融合、運輸服務融合和發展機制融合四個方面。
1.1 政策規劃融合
近年來,省級層面出臺的交通和旅游相關規劃中均提出推動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
2020年5月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建設文化旅游強省的意見》,將“實施旅游交通通達工程”列入重點任務。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通知》,提出在國家、省干線公路和通達景區公路規劃建設特色驛站、觀景平臺、生態廁所、汽車營地等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旅游交通便利化程度;印發《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干道、通達鄉村旅游景點的道路和開通公交線路,強化鄉村旅游交通保障。
2020年8月
省政府印發《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提出推動高速公路與文化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
2021年4月
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提出建立互聯互通的旅游交通網絡,打造“暢行暢游”的交通旅游體驗,促進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2021年11月
《河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35年)》通過專家評審,提出推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旅游公路、旅游航道、旅游碼頭等。
2022年1月
省政府先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和《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構建旅游交通體系,完善機場、高鐵站等旅游服務功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旅游、消費等復合型服務區升級,完善“游購娛養食”一體化產業鏈。
1.2 基礎設施融合
1. 通景高等級公路
據統計,我省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共205個,其中市區內43個,市區外162個。市區內的景區,銜接換乘的便捷性更依賴于城市交通,與公路交通關系不大。市區外景區中,按照等級劃分:
4A級景區共149個,其中,54.4%距高速收費站10公里以內,可實現15分鐘上高速;28.2%距高速收費站大于10公里小于20公里,可實現30分鐘上高速。距離高速公路收費站20公里以外的,81%有二級以上普通干線公路連接,76.9%距普通干線公路10公里以內,可實現20分鐘上普通干線公路。
5A級景區共13個,其中,69.2%距高速收費站10公里以內,可實現15分鐘上高速;23.1%距高速收費站大于10公里小于20公里,可實現30分鐘上高速。僅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距離高速公路收費站20公里以外,但距離該景區5公里處有二級普通干線公路連接,可滿足游客快速直達景區需求。
2. 旅游公路水路
高速公路方面,以構建外通內聯的骨干交通網為重點,強化重要景區、特色旅游功能區高速公路建設,高速公路對旅游發展的支撐服務作用不斷增強,同時高速公路建設融入周邊環境,與美景相得益彰,高速公路自身也成為一道風景線。
如鄭欒高速堯山至欒川段,連通中原大佛、木札嶺、白云山、老君山等40余處景區,被譽為“云中高速”“最美高速”;鄭欒高速欒川至西峽雙龍段,途徑老界嶺、養子溝、龍峪灣等多個4A及以上景區,是“最美高速”的“接力”。
“云中高速”鄭欒高速
普通干線公路方面,以提升道路等級、改善路況為重點,不斷提升普通公路對旅游景區景點、鄉村旅游區域的連通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借助景區景點資源優勢,串點成線,打造旅游公路精品路線。
如登封環嵩山旅游公路,將嵩山“漢三闕”、少林寺等“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與三皇寨森林公園等串珠成鏈,有力支撐鄭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黃金文化旅游廊道建設。
登封環嵩山旅游公路
S230沿南太行旅游公路濟源境濟沁界至九里溝段,連通北部太行山下九里溝等6個旅游景區,為濟源的鄉村振興帶來強勁動能。
S230沿南太行旅游公路
農村公路方面,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契機,著力改善農村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環境,建設實施了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有效銜接景區公路、自然保護區、特色村鎮、生態休閑示范區等,助力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落地。
南陽市淅川縣投資25億元建設的丹江口環庫公路,被譽為中國“最美環湖公路”;信陽市羅山縣依托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建設的紅色旅游公路——羅山縣1號旅游公路,有力助推羅山縣全域旅游快速發展;林州市林石公路成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極大地帶動了沿線特色產業和旅游業的興旺發展。
四好農村路
水上旅游方面,大力發展通航庫區(水域)涉水旅游,加強水上旅游線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務建設,鼓勵發展旅游客運碼頭、豐富旅游產品。
目前,全省已有50余處通航庫區開通了水上旅游客運,從事水上觀光旅游企業32家,從事旅游客運船舶380艘。其中開封市、許昌市依托豐富的城市水系,開通了夜航旅游觀光線路;小浪底庫區不斷加快水域旅游產品開發,加強旅游客運碼頭、游艇停靠點、環湖公路建設,完善水上旅游線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走出了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水上旅游
3. 旅游高速公路服務區
目前,我省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中雖暫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旅游服務區,但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在提供的服務中加入了旅游元素或者旅游功能,滿足游客休閑娛樂、游憩等多元化需求。
如鄭少高速少林服務區圍繞“少林禪宗文化”,開辟了禪宗文化長廊,設立了24小時旅游咨詢服務處,代售少林寺景區門票,與當地武術學校合作,在節假日開展武術表演,使廣大游客近距離感受少林文化。
少林服務區
鄭欒高速白云山服務區利用大數據平臺,提供智能點餐、VR微電影、無人超市、停車場智能引導等服務,滿足游客“沉浸式”出游,同時為游客提供綜合旅游信息服務,致力于成為生態時尚、體驗新奇、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文旅休閑服務區。
白云山服務區
洛欒高速陸渾服務區在全省首家采用單側集中式服務區設計,致力于打造集觀光休閑、會展培訓、美食垂釣、水上運動、交通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服務區,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路域旅游綜合體,成為“豫西山水畫廊”的交通旅游“門廳”。
陸渾服務區
此外,我省還積極開展交旅融合服務區策劃,如途經信陽市南灣湖、雞公山等眾多景區的沿大別山高速,自設計之初即編制了交旅融合策劃方案,高標準推進湯泉池、豫楚關等4個開放式旅游服務區建設,打造了高速公路服務區交旅融合的新標桿。
豫楚關服務區建設方案效果圖
4. 交通旅游標志標牌
2010年,原省旅游局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關于在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增設旅游區指引標志的通知》,明確了我省高速公路上設施旅游區編制的相關要求和原則。
2010年以來,我省共在高速公路上設立了“清明上河園”“洛陽欒川縣老君山”“洛陽白云山”“南陽內鄉縣衙”等30個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103款旅游區預告標志,對旅游景區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并為自駕游客提供了準確的指引信息。
公路旅游標志標牌
5. 交旅融合示范工程
2021年12月,省交通運輸廳 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印發《關于公布河南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景區)名單的通知》(豫交文〔2021〕87號),確定鄭欒高速堯山至欒川段、省道312(鄭州境)、小浪底庫區旅游公路(洛陽境)、鄭欒高速白云山服務區、鄭欒高速堯山東服務區、林州市林石公路為全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
1.3 運輸服務融合
目前,我省多地均開通旅游公交專線,如鄭州2018年成立公交旅游(線路)集散中心/樞紐,構建市區、郊區、周邊三層旅游線路。安陽2018年開通至山西省長治市城際旅游公交專線,2020年開通內環線古城“一日游”和外環線“歷史文化一日游”兩條惠民旅游精品線路。洛陽2019年開通至孟津小浪底風景區公交旅游專線,為游客和沿途群眾出行帶來極大便利。濟源2019年開通城區景點游覽免費大巴和市區通往各個旅游景區的公交專線,服務游客最后一公里,有效解決了游客通行的交通瓶頸問題。
1.4 發展機制融合
一是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機制持續深化。2020年7月,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召開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確定兩廳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同年11月,兩廳簽署省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提出促進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雙贏發展、共同提升。2021年1月,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省文化和旅游廳召開河南省文化旅游與交通運輸融合發展座談會,就如何打造“交通文化旅游示范路段”“交通文化旅游示范服務區”等問題進行探討交流。同年12月,兩廳召開全省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進會,強調持續推進交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奮勇開創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二是深入探索融合發展融資機制。我省積極探索采取基礎設施特許經營、PPP、交通建設與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打捆招商等模式推進旅游公路等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沿線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與交通建設、旅游發展的統籌整合,創新探索交通支撐旅游發展、旅游反哺交通發展的融資模式。登封環嵩山旅游公路、S230沿南太行旅游公路濟源境濟沁界至九里溝段等旅游公路采用政府付費的PPP模式建成。
PART.02
存在問題
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和旅游景區的升級完善給交旅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交旅融合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頂層設計和全域統籌規劃仍待加強。目前,我省交通、旅游相關規劃中雖提出融合發展,但由省級交通和旅游主管部門聯合編制的交旅融合發展規劃頂層設計尚未出臺,全域統籌、主線串聯、支線循環、連接線成網的旅游交通網絡尚未形成,交旅融合項目建設和設計標準不明確、不規范,旅游與交通信息數據不互通不共享,綜合旅游交通建設體系尚未形成。
二是交通旅游服務品質仍待提升。我省地大物博,文化淵遠流長,上篇交旅融合模型測算結果表明,我省旅游發展水平高于周邊山西、湖北、安徽、山東和經濟較為發達的江蘇、廣東等省份,但我省旅游公路建設通常依附沿線自然景觀,對公路沿線人文景觀挖掘不夠,公路自身景觀建設也有待加強,且城際、市郊等旅游目的地周邊交通設施供給不足。此外,在節假日旅游需求集中釋放期間,熱門景區道路擁堵、游客滯留等現象較普遍,旅游交通通達性和舒適性大大降低。
三是旅游交通配套設施仍需完善。根據上篇交旅融合模型測算結果,我省交旅融合仍處于初級融合發展階段,旅游公路配套設施較為薄弱,交通旅游服務設施體系不完善,具體表現在一是旅游公路沿線現有服務設施主要顯示路況信息與廣告,服務功能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休憩驛站、觀景平臺、慢行步道、自行車道、信息化等旅游服務設施,無法滿足全域旅游時代游客的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二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租車、自駕車營地、房車營地等新型旅游要素服務設施仍需完善。
四是旅游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仍待提高。一是旅游客運車輛掛靠運營現象較為普遍,小型車隊及非專業客運公司經營旅游客運業務問題突出,掛靠車輛不能在統一監管范圍等問題導致旅游交通安全隱患增大。二是隨著微信、QQ群等網絡自發組織的旅游,以及汽車俱樂部、戶外俱樂部、自駕游俱樂部等社會旅游組織的興起,結隊自駕出游越來越多,但目前結隊行車時存在一些不文明的交通行為,由此產生的交通安全隱患也不容小覷,需要加強交通安全管理,規范此類出游行為。
五是交旅融合項目融資難度加劇。交旅融合項目一般都具有投資大、維護成本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目前,我省謀劃的交旅融合項目通常采用PPP模式,社會投資方通過打包開發或經營項目沿線資源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補助,或者政府付費模式獲得收益,隨著地方財政日益收緊,該模式可復制性大大降低,交旅融合項目融資難度越來越大。
結語:
我省交通和旅游融合發展在政策規劃、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和發展機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具備了一定融合基礎,但仍處在初級融合發展階段,在頂層設計、服務品質、配套設施、安全管理水平方面仍有待加強和提升,此外,隨著地方財政收緊,交旅融合項目融資難度加劇。如何結合我省交旅融合發展實際情況,提出適宜我省省情的交旅融合發展思路和策略,我們下篇繼續探討。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9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
頭條 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