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徐兵)“現在豬肉價格比菜價還便宜。”4月2日中午,記者走訪鄭州多家超市以及農貿市場,不少消費者有類似感受。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今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18.07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9元,已連續16周下跌,累計跌幅超30%。
然而,硬幣另一面則是豬價低迷以及飼料價格上漲下,不少養豬企業持續虧損。
那么,豬企又是如何“夾縫生存”,應對周期的?
養豬戶繼續臨“雙壓”
“豬價什么時候反彈,我心里沒底了。”4月2日,記者電話聯系駐馬店正陽縣養豬戶候軍(化名),他正在為豬價不斷下行而感到迷茫,“現在毛豬每斤6塊2,較昨天還下跌了1毛,真不夠成本價,養豬成本大概在8元每斤才能保本。”
另一個養豬戶劉國祥(化名)也有同樣境遇,他告訴記者:“現在養一頭豬要虧到五百元左右。如果繼續這樣,這個豬養好賣掉就不養了。”
他給記者盤算道,飼料成本約占到生豬養殖成本的五六成。他現在一天只喂兩次豬,大約用掉5包飼料,如果喂三頓的話得需要用7包多飼料。
而最關鍵則是飼料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以豆粕為例,年初豆粕價格為每噸4000元左右,目前已漲至每噸5500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國內飼料行業至少有三輪的價格普調,每次漲幅在四五百左右。而從3月下旬開始,部分飼料企業再度上調飼料出廠價格,每噸漲幅80元~100元。
“飼料價格上漲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鄭州經開區一家中型飼料企業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深耕行業十多年的他也經歷過飼料價格的起伏,但像這兩年的大幅波動行情,他也是頭回見。
在他看來,如果飼料價格繼續上調,很可能導致養殖企業無法支撐,從而選擇退出,進而最終影響飼料廠后期需求。不過,這也不是飼料企業所能決定的,豆粕、玉米繼續上漲,飼料企業出于利潤的考慮,也只能選擇上調價格。
A股頭部豬企業績普遍下滑
養殖戶面臨狀況同樣也是大型養殖企業的真實寫照。
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目前A股頭部豬企普遍下滑,不少出現深度虧損。
其中溫氏股份預計2021年虧損130億元~138億元;新希望預計虧損86億元~96億元;天邦股份預計虧損35億元~40億元; 正邦科技預計虧損182億元~197億元,牧原股份雖然預計盈利65億元~80億元,但是同比下降70.86%~76.32%。
關于虧損原因,A股豬企無一例外,歸咎于豬價下跌以及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
溫氏股份稱:“報告期內,生豬價格大幅下跌,同時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外購部分豬苗育肥、持續推進種豬優化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肉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深度虧損。”
新希望表示,由于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生豬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同時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新希望仍有部分外購豬苗育肥出欄、以及持續推進種豬更替與優化等因素,使得生豬養殖成本同比明顯上升,新希望生豬養殖業務出現大幅虧損。
“公司2021業績同比大幅下降出現深度虧損主要來自生豬養殖業務。”天邦股份稱。
牧原則認為,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
預計下半年豬價會緩慢提升
之所以豬價一直低迷,主要與市場供需矛盾有關。
“從生豬養殖端看,能繁母豬產能雖有所降低,但仍在高線運行。”河南肉類協會會長劉承信告訴記者。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全國能繁母豬高峰時4564萬頭,目前降到4290萬頭,國家調控目標為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應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目前整體看,去產能速度較慢。
與此同時,市場上豬肉存量仍然較大。國內有實力的部分屠宰企業看好下一步市場行情,對生豬加工分割入庫,增加庫存,以期后勢漲價低進高出,帶來盈利。
從消費端來看,豬肉消費不振。劉承信認為,由于新冠疫情反復,全國20多個省市出現疫情,人員流動受限,團體消費、社會餐廳、婚喪嫁娶等聚集類消費明顯減少,加之商旅減少,社會主體消費普遍不振,導致豬肉消耗量大大減少。另外,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肉類深加工企業也反映,明顯感到成品銷售難度增大。
“國家為平抑豬價,組織國家儲備肉入庫,但因數量小,對豬肉行情影響有限。”劉承信認為,目前,已進行兩批豬肉儲備收儲計7.8萬噸。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年內第三批中央凍豬肉儲備收儲工作。總的來看,雖然國家儲備肉收儲入庫對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由于與我國5500萬噸豬肉產量相比量小,對豬肉行情的拉動作用有限。
關于豬價后市,劉承信則認為,本輪豬肉低價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豬周期可能超出預期。預計下半年豬價會緩慢提升,養殖虧損也有所減少,但全年核算應還是虧損。
豬企三種方式應對周期
面對當下豬周期以及不明朗的市場預期,不少上市豬企采取“自救”方式。
降本是重要措施之一。2月28日,溫氏股份在回復投資者調研時稱,飼料原料價格普遍上漲,是整個養殖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相比于中小養殖戶而言,大型養殖企業在飼料成本控制方面往往具有優勢。“公司會繼續強化戰略采購和專業采購線管理,有效控制原料采購成本,公司也會根據市場原料價格的變化,適時調整營養配方,有效控制飼料成本。”溫氏股份稱。
而降本方面,比如牧原股份、新五豐等豬企則通過智慧養殖,用科技手段來降低養殖成本。
其二是對沖原料價格波動。3月2日,新希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作為全國第一大飼料企業,在集采、供應鏈管理方面,特別是主要原料的集采,精益運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對領先的成本優勢。另外,還通過各種飼料原材料期貨來對沖飼料原料價格的波動。
除了飼料成本,新希望也在苗種成本、死淘、費用等其他方面努力提升從而改善生豬養殖成本。
其三是回籠資金。近日,正邦科技則選擇出售其西南地區的飼料業務,用以回籠20億~25億元資金。同時,溫氏股份高管在3月11日投資者交流活動上表示,在資金極端困難時,還可以通過售賣仔豬、肉豬、母豬及其他資產等多種方式,增加資金回流,減少飼料原料消耗帶來的資金支出,解燃眉之急。
關于應對豬周期的措施,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則認為,也可以通過擴展產業鏈或者與下游屠宰加工企業開展戰略性合作的方式,基于豬周期的規律、豬周期內的生產和效益通過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和風險共享機制,打造豬肉及產品品牌,降低生豬市場風險,同時減緩豬價波動對生產經營穩定性的影響。
責編:邵宇翔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