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東琳
3月15日,“酸菜”沖上熱搜。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酸菜供應商湖南插旗菜業、湖南錦瑞公司被點名曝光生產亂象。鏡頭掃過之處,康師傅、統一等品牌赫然在列。節目播出后,多家企業緊急回應。康師傅承認問題并道歉;肯德基否認被點名企業為其供應商。
在涉事企業一眾的輿情回應中,統一卻顯得“與眾不同”。3月15日,統一官網出現“發聲明、刪聲明、再發聲明、又發聲明”情況,多次聲明內容相差巨大,引發關注。
3月15日當晚,統一發布首次聲明,對涉事供貨商問題進行說明,并對消費者表示道歉。但該聲明很快被刪除,統一緊接著發布二次回應,修改插旗菜業停止作為供應商的時間,其余內容保持不變。在輿情發酵的關鍵時刻,統一刪改聲明的“兒戲”動作,讓人對其專業性產生質疑。
然而,第二份聲明很快在官網銷聲匿跡,隨之而來的第三份聲明則完全推翻前兩次的說法。在第一、二次聲明中,統一承認錦瑞公司為其供貨商,并于第一時間約談對方,全部封存相關產品。“約談”說明該公司已掌握具體情況,“致歉”側面承認其供應商生產不合規問題。
在第三份聲明中,統一只字不提錦瑞公司,而是強調:“公司堅持傳統老壇二次發酵工藝,同時派專人到酸菜包供應商處現場全程監管,酸菜自腌自用,不允許外購酸菜。”專人全程監管生產,從不外購,為何前兩次聲明承認失誤并道歉?前后矛盾的回應更惹人生疑。
至此,統一的回應仍未結束。3月16日,統一第四次回應稱:“統一企業酸菜包用原料菜確認全部源于廠內自腌自用。”同時,錦瑞公司承諾統一酸菜包與“土坑”酸菜無關。這似乎想要加強佐證第三次聲明內容。
連夜刪改回應內容,“四度發聲”,統一到底在糾結什么?立方輿情通認為,統一的首份聲明是企業在面對負面輿情時的常規處置,不出彩,也挑不出“致命”失誤。反觀統一此后的“連環”操作,不免更令人質疑統一為何連續刪改聲明?
若前兩次聲明情況不實,刪除后再發聲,或是因為首次回應團隊未經核實,為追求速度進而“糊弄式”道歉,隨著后續調查,相關團隊發現調查內容與此前聲明內容相悖,進而刪除;抑或是統一內部機制混亂,回應方層級不夠,未完全掌握全面情況,公告發出后,高層管理部門要求緊急刪除。
無論是哪種情況,統一都在反復改口中,失去公眾信任,也反映出該公司未形成科學有效的輿情應對機制和資源儲備,未針對突發輿情做足預案。
如果前兩次聲明所述內容屬實。聲明發布后,統一團隊或意識到承認供應商問題,與該品牌“傳統工藝,真正老壇,足時發酵”的廣告宣傳不符。此舉可能使其陷入“虛假宣傳”的輿論漩渦。這或許是統一反復刪改聲明的原因。
立方輿情通認為,企業在輿情發生后,聲明是公司最權威、最有力的回應,反復推翻自己的說法,是輿情應對的“大忌”。統一在掌握供應商真實全面的情況后,可以選擇循序漸進地發聲,首發聲明對消費者致歉,但需說明公司時刻跟進后續調查并予以披露,層層遞進發布最近調查結果;也可以選擇一次發聲,公布真實情況,以真誠的態度獲取諒解。倉皇回復,只會在一次次補救中,使品牌形象不斷墜落。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7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