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眉
“社會對龍頭企業能否挑起科技攻關的牽頭責任有擔心,一些龍頭企業自身也不自信。”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在其建議中表達了部分人士這一共同的想法。
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對相關關切的回應表明:企業牽頭創新聯合體,社會可以少些擔心,龍頭企業可以多些自信,甚至中小企業都可以來擔當。
創新不是單打獨斗,突破核心技術,就必須將各創新主體擰成一股繩,形成創新聯合體,這是今年兩會諸多代表共同觀點。
創新聯合體在當下很重要。因為它是一種國家科技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有效組織形式,是當下我國破解“卡脖子”難題的更為市場化更為高效的方案。
近階段,諸多地方已經在率先探索創建創新聯合體,大都以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為目標,以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為主要任務,以市場機制為紐帶,以自愿為原則,采取自發組織的方式,由創新資源整合能力強的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各成員單位分工合作,形成“核心層+緊密合作層+一般協作層”相互協作,產業鏈內行業上下游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合作組織和利益共同體。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企業是市場主體,我國走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企業這個市場主體也必然要成為創新主體。而且,當下企業牽頭創新聯合體,各方可以給予更多信心。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企業在創新能力、創新水平、創新貢獻上已經有很大的提高,在創新決策、創新組織、創新投入、創新成果的轉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從投入方面來看,去年整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2.79萬億元,其中76%是企業投入的,這個投入強度非常大。
二是在創新成果的轉化方面,3.7萬億元的技術合同交易額,其中90%來自企業。
三是在研發組織方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79%是由企業牽頭或者企業參與的。同時,高鐵、5G、核電、新能源汽車以及科技冬奧、抗疫,很多都是企業在其中發揮著牽頭或者主力作用。
同時還有一個趨勢,原來企業更多的是技術改造,現在在技術創新、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方面,企業也逐步成為主力。
因此,破解“卡脖子”,不管是大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理所當然也可以是創新主體。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