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國資委3月1日召開專題推進會通報了國企“瘦身健體”的最新進展。
從2016年到2021年底,中央企業共“壓減”法人戶數19965戶,占中央企業總戶數38.3%,推動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地方國有企業管理層級普遍壓縮到4級以內,使國有企業組織結構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和“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退主體任務基本完成。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兩非”“兩資”剝離清退完成率超過85%,全國納入名單的“僵尸企業”處置率超過95%,重點虧損子企業三年減虧83.8%。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也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各項工作完成率均超過99%,廠辦大集體改革完成率達到97.6%。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仍有不少問題。清單內“兩非”“兩資”清理、“處僵治困”尚未全面完成;“壓減”有待進一步推進;不少企業主業仍然不夠突出,盲目擴張仍有發生,參股掛靠企業有待進一步整治等。
在此次專題推進會上,對照三年行動方案要求,今年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的重點任務予以明確。
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是推進瘦身健體的重要途徑。國有經濟要做強做優做大,但是如果單個企業層級太多、規模過大,管不過來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壓減工作要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大力度推進。要完善常態化存量法人壓減機制。
會議要求,結合企業戰略定位、業務結構特點和技術進步趨勢,著眼轉型升級需要,與同行業先進企業對標,注重調整優化壓減工作標準,以長期虧損、非主業、法人戶數多、非必要的殼公司等企業為重點,科學制定年度壓減計劃和清單,做到能壓盡壓、能減盡減。
翁杰明特別提到,要突出抓好并購重組后的壓減。重組并購后往往帶來管理層級增多、法人數量增加,既增加了壓減的任務,同時也產生了壓減的新契機。要將壓減工作與重組并購同步謀劃,鼓勵“先壓減再并購重組”。對已并購重組的企業要進行全面梳理,高標準推動壓減,做到“并購一個壓減一批”。要嚴格并精準地控制新增法人。
瘦身健體是否有實效,最終還是要看效率是否提升,勞動生產率是否提高。會議明確,要打造精簡高效總部。深化總部機關化專項治理,并向各層級企業延伸,特別是通過科學合理授權放權,最大限度精簡各層級總部機構和人員,減掉“臃腫”,下決心剝離應由所屬企業獨立決策的經營事項。
目前,個別國企投資不聚焦,熱衷于鋪攤子,甚至脫實向虛、違規投資非主業。因投資管控不嚴不實,一些項目收益低下,已引起高度重視。
翁杰明強調,要嚴把新增投資入口。嚴控非主業投資規模和方向,不得在產業基礎薄弱、缺乏資源優勢的情況下盲目布局新產業。加大房地產、金融、PPP、對外并購、產業園區建設等重點領域投資管控力度,嚴控赴高風險國家和地區投資建設,嚴控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跨越國境或涉及多國因素的境外項目建設,嚴禁超越財務承受能力的舉債投資。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2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
頭條 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