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徐兵 張克瑤 文 朱哲 攝影)科技投入偏低一直是制約河南創新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南啟動實施省級科技研發計劃聯合基金又是如何支持基礎領域的研究,增強科技創新的?
2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支持科技創新發展財政政策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總工程師何守法就上述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預計2021年河南省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何守法現場介紹“十三五”以來全省科技投入的基本情況。他認為,這個時期是河南省科技投入增長比較快的一個階段。2020年河南省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過900億元,是2015年的2倍,預計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財政科技支出254億元,是2015年的3倍,最新的數據顯示2021年同比增長達到了38%。
但與國家和先進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2020年河南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僅排在全國18位,財政科技支出占比排在全國第13位。另外在投入結構上也不盡合理,2020年全省研發投入中政府資金79.48億元,僅占8.8%。“可以說,科技投入偏低是我省基礎研究、原創性研究薄弱,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能力不足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也制約著我省國家創新高地的建設和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他說。
首期聯合基金已初步確定,首期規模1.6億元
何守法認為,如何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共同做大科技投入這塊蛋糕就是我們要開展的重要探索實踐。
“我們和財政廳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為解決創新供需矛盾,回應社會關切,在學習借鑒國家自然基金委和其他兄弟省市經驗的基礎上,探索設立了省級科技研發計劃聯合基金,擬聯合有意向的省轄市,高校、院所、企業等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或捐贈設立基金,作為公益性研究經費的補充,主要支持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前沿技術研究。”他說。
記者從現場獲悉,目前,首期聯合基金已初步確定,共有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以及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等7家合作單位參與,第一期擬實施3年,總規模1.6億元,平均每年政府出資2930萬元,合作單位投入2420萬元,雙方將以基礎研究領域為重點,共同組織實施一批省級科技計劃項目。
統籌專項經費超9億元,重點支持基礎研究領域
至于為什么選擇以基礎研究領域為重點,何守法現場也做了解釋。
他認為,基礎研究作為科學技術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基礎研究的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的底蘊和后勁。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但長期以來,河南省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以2020年數據為例,河南全省901億元的研發投入中,基礎研究經費為21億元,僅占2.3%,且基本上全部是政府投入。對比一些發達國家,政府資金占整個基礎研究投入的比例接近50%,企業投入將近20%,還有慈善基金、公益捐贈等社會力量的投入。
“面對這一情況,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實施了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全面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省科創委多次專題聽取省實驗室建設、省自然科學基金實施等情況匯報,并對相關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何守法介紹,目前省科技廳、財政廳在基礎研究領域圍繞平臺建設、項目實施、人才引育等三個方面,統籌專項經費超過9億元進行重點支持。
平臺方面,高標準建設省實驗室,推動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優化和新建,加強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對接。項目方面,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為主,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基礎研究支持體系,經過初步統計,2021年我省獲批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1067項、總經費5.73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6%;主持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28項,獲得“葉企孫聯合基金”資助項目1項,“黃河水科學研究聯合基金”資助項目6項,總經費超過1億元;省自然科學基金經費規模不斷擴大,現已突破7000萬元。此次啟動的聯合基金也是加強完善項目投入機制的重要補充。
人才方面,通過“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培育一批中原學者和創新領軍人才,穩定支持中原學者科學家工作室建設等。通過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力爭突破一批原創性、革命性、顛覆性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合作單位和重點領域的選擇上,我們也是緊密結合全省的重大創新需求和公益民生。”何守法說,圍繞“雙一流”創建工程,加強“雙一流”高校及優勢學科培育,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省農科院做優做強,打造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加強氣象科研,完善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防范氣象災害風險。
何守法最后表示,希望通過首批聯合基金的探索實踐,進一步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鼓勵和帶動市縣、龍頭企業、高校院所等多方力量聯合行動,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源更多投入到創新領域,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體系,凝聚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科技創新的合力,為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8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