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眉
商務部2月15日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2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從近年來的1月份外資同比增速和規(guī)模看,為近5年來高點,扭轉了近5年來1月份外資增長低迷的態(tài)勢。
這意味著外資增長開門紅,我國經濟向好發(fā)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還從一個側面意味著中美貨幣政策背離無需過多擔憂。
2月11日,人民銀行發(fā)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市場有觀點認為,《報告》對“以我為主”的表述不再放在基調位置,而只是在匯率部分提及,或許意味著人民銀行對美聯(lián)儲政策外溢影響的關注上升,也就是說,美聯(lián)儲貨幣緊縮政策將掣肘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長期以來,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對國際其他國家影響密切。2021年年底,美聯(lián)儲要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已經成為市場共識。按照以往的做法,一般其他國家也將不得不跟隨調整貨幣政策,避免因美元升值帶來的資本外流。
但是,2021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持以我為主、穩(wěn)字當頭。2021年下半年兩次全面降準,年底定向和全面下調政策利率各一次。今年年初,美聯(lián)儲釋放出加速Taper(縮減資產購買規(guī)模)和加息的信號,但在1月17日,人民銀行仍然超預期同時下調了MLF(中期借貸便利)和逆回購利率。
一些市場人士因此產生了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等擔憂,并進而引發(fā)了對《報告》的誤讀。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前述誤讀表示不敢完全茍同,并且認為,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大將是大概率事件,我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是總基調,而且,中美貨幣政策錯位的負面影響有限。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其實多次強調,中國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貨幣政策對內優(yōu)先。1月18日,2021年金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新聞發(fā)布會上,人民銀行亦公開回應中美貨幣政策背離帶來的資本外流或人民幣貶值等沖擊的擔憂,明確表示,總的看,發(fā)達經濟體政策調整對我國影響有限。下一步,人民銀行堅持穩(wěn)字當頭、以我為主。
以上表明,對于《報告》中以“以我為主”所處的位置無需做過多解讀,更不要誤讀。
通過商務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高質量吸引外資的趨勢沒有變。此外,從區(qū)域分布來看,我國中部地區(qū)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排在第一,高達46.2%,西部與東部地區(qū)分別增長42.2%和8.7%。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變化,國際爭奪投資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我國也面臨著人民幣匯率的變動、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shù))上升等壓力,對外資流入也會產生一定的干擾。
盡管如此,我國有經濟發(fā)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良好基礎,加之中西部地區(qū)經濟快速增長,釋放出更大的市場潛能,總體而言,外商在華投資總體預期良好。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jiān):萬軍偉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7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
頭條 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