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極刻》第689期
大河財立方《極刻》團隊記者 賈永標
建業集團開啟組織架構大調整,裁員比例高達60%?
2月11日,建業集團回復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稱:網傳內容不符合事實。同時,建業本著留住人才、對社會負責、對員工負責的原則,涉及人員未來也以內部分流為主。
組織架構調整方案非最終版本
近期,一份疑似建業集團各中心架構及編制上報情況的消息在網絡上大量傳播,其中提到按此方案裁員比例或高達60%。
對此建業集團回復稱,網傳內容不符合事實。客觀情況是,建業集團是涵蓋建業地產集團、中原建業集團、建業新生活集團、筑友集團及其他專業公司大型綜合集團公司。
此外,該方案僅為上述五大集團總部的架構調整,并不涉及整個建業集團,且方案內容也非最終結果,最終方案還在謹慎制定當中。
建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之前的“五級管理”到現在的“三級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整合各業務集團總部中心合并為九個業務中心,精簡了總部機構;此外機構優化還涉及壓實城市公司、重新梳理調整專業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為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建業還面向全體員工評選“建業集團功勛員工”,出臺“企業合伙人”制度,以適應目前行業管理紅利時代,激勵團隊突破增長,實現員工的共創、共擔、共享。
此外,建業針對此次架構調整,不僅對部分管理崗位進行以“公開、公正、公平”原則的公開遴選,同時配套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不搞一刀切,包括設立“創新創業孵化基金”等,緩解人員壓力。
房企組織架構調整動作不斷,擁抱行業變化
事實上,建業此時宣布進行機構優化,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以來,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龍湖、世茂、陽光城、榮盛等多家房地產企業均進行了組織架構變革,以適應行業發展。
此前1月5日,世茂集團內部宣布新一輪架構調整,對集團總部職能部門、區域職能部門進行整合;對投資集中管理,取消區域及以下層級投資功能;區域、地區公司審計及采購由集團直管。區域設置方面,撤銷原浙江區域公司,升級華中地區公司,并將滬蘇區域公司的部分項目重新劃分管轄權。世茂集團稱,此舉是為主動應對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的變化,提升公司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2021年12月31日,為適應市場變化,碧桂園于當日起內部發文公布組織架構調整事宜。調整完成后,碧桂園區域公司由原來的106個,縮減至65個。對此,碧桂園方面回應,此輪調整以“推進區域合理布局、確保區域規模適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通過有序推進跨區域整合,提升區域集中度和資源使用效能,降低運營成本。
2021年6月23日,萬科在內部轉型發展通氣會上宣布,將全面加速“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轉型發展,為此啟動一系列組織和人事安排。主要變動集中在兩塊:一是將研究與開發專業公會改組為開發經營中心,負責開發和經營業務的專業能力建設和業務發展;二是將現有的五大房地產區域集團裂變成七大區域。
“不難發現,在房地產行業從關系紅利、資本紅利、政策紅利階段轉向管理紅利的過程中,各大房企組織框架的收縮精簡,可以控制成本,縮短決策時間,提升管理效率。”行業人士表示,可以預見,受政策調控及市場降溫影響,類似的調整或將持續進行。
責編:楊志瑩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
頭條 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