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消息】1月27日,洛陽市政府發布關于印發洛陽市平臺城市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
重點速讀→
?到2023年,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5G網絡、智慧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穩步實施;
?到2025年,打通洛陽至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高鐵新通道,基本形成城市軌道交通骨干網,全面建成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物流強市、信息樞紐新高地;
?到2023年,城區路網結構持續優化,交通秩序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建設;
?到2025年,完成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單元規劃,基本完成在冊城中村改造,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50000套,重點住房保障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城市區30分鐘通勤圈基本形成。
?到2023年,青年創新、創業和就業環境持續改善,青年安居安家有效保障,青年社交需求更好滿足,青年城市認同感持續增強,力爭吸引3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留洛就業創業;
?到2025年,全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達到120家,基本實現縣區全覆蓋,城市功能品質與青年的契合度顯著提升,真正讓城市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成就青年;
?2023年底前,加快推進三洋鐵路建設,啟動實施洛宜鐵路改遷、跨黃河公鐵兩用橋等節點性工程;配合國鐵集團完成呼南高鐵豫西通道項目公司組建、前期手續辦理,推動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全面開工建設;重點謀劃與鄭州聯通的市域(城際)鐵路項目,爭取列入中原城市群軌道交通網規劃;
?2025年底前,開工建設動車組存車場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三洋鐵路洛陽段和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謀劃洛陽至十堰鐵路,形成能力充分、銜接順暢、運行高效、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
?加快推進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增開國內外航線,拓展機場集疏運功能,打造國內重要的旅游干線機場,謀劃洛陽新機場;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事業,布局建設洛寧等一批通用機場;
?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開通國內外航線35條;開工建設洛寧通用機場,提升建設萬安通用機場,完善機場服務和保障功能;2025年底前,開通國內外航線40條,提升洛陽北郊機場飛行等級。
?2023年底前,建成新安至伊川、欒川至盧氏、澠淅高速澠池至洛寧段,謀劃嵩縣至內鄉高速、澠淅高速洛寧至欒川段等高速公路項目;
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建成新安境倉田至新澠交界段新建工程等4條干線公路;
圍繞副中心城市建設發展方向,以完善干線公路網布局,加大市域低等級道路和繞城道路改造力度。
?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建成濟源至新安、沁陽至伊川、鄭州至洛陽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嵩縣至內鄉高速、澠淅高速洛寧至欒川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形成“三縱三橫三環”高速、“三縱五橫”國道、“七縱九橫三聯”省道、“一環線六放射”快速路的網絡布局。
?2023年底前,力爭國家發改委批復城市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開工建設地鐵3號線;實施洛陽龍門站、洛陽火車站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機場綜合交通樞紐。
?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地鐵3號線,開工建設2號線延伸工程,完成洛陽龍門站、洛陽火車站提升改造,建成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層次清晰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澗西片區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一期鐵路口岸海關監管作業區項目、伊川片區華晟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園二期項目,基本建成洛陽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2025年底前,建成投用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二期國際多式聯運集散中心等后續項目,力爭洛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國家建設名單。
?2023年底前,主干道通車里程達到1650公里,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8.6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
2025年底前,城區“四縱四橫”城市快速路網建成,斷頭瓶頸路段全面打通,建成城市樂道2000公里,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9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6平方米/人,城市區30分鐘通勤圈形成。
?2023年底前,建成交付公租房2000套,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0套,低收入群體、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得到緩解。2025年底前,累計建成交付經適房2700套,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50000套,重點住房保障對象實現“應保盡保”。
?2025年底前,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全市在冊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區海綿化率達到50%,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集中供熱、供氣、供水覆蓋率分別達95%、97%、98.9%。
?2023年底前,城市公廁密度不少于5座/平方千米、新建公共停車場125個、新增泊位24000個以上,綠地率達到37%左右,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2025年底前,城市公廁密度不少于6座/平方千米、新建公共停車場190個、新增泊位36000個以上,綠地率達到43%左右,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5平方米。
?2023年底前,引進1—3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洛建設研究(生)院。2025年底前,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突破100個,各類平臺載體達到4000個,建成科技產業社區20—30個,建成研發中試基地15個、國家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1個,引進3—5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洛建設研究(生)院。
?2023年底前,省級試點步行街達到3條,省級品牌消費集聚區達到12個;2025年底前,省級試點步行街達到5條,省級品牌消費集聚區達到15個。
洛陽市平臺城市建設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質,加快建設平臺型創新城市和青年友好型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全面提高洛陽城市競爭力吸引力,建成充滿活力、富有魅力、極具吸引力的現代化城市,按照強化平臺思維、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思路,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發展目標
城市樞紐能級實現躍升。到2023年,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5G網絡、智慧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穩步實施。到2025年,打通洛陽至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高鐵新通道,基本形成城市軌道交通骨干網,全面建成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物流強市、信息樞紐新高地。
宜居宜業水平不斷提升。到2023年,城區路網結構持續優化,交通秩序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建設。到2025年,完成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完成中心城區單元規劃,基本完成在冊城中村改造,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50000套,重點住房保障對象實現“應保盡?!?,城市區30分鐘通勤圈基本形成。青年集聚能力持續攀升。到2023年,青年創新、創業和就業環境持續改善,青年安居安家有效保障,青年社交需求更好滿足,青年城市認同感持續增強,力爭吸引3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留洛就業創業;到2025年,全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達到120家,基本實現縣區全覆蓋,城市功能品質與青年的契合度顯著提升,真正讓城市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成就青年。
二、重點任務
(一)做強交通樞紐功能,夯實平臺城市基礎支撐
以建設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為目標,堅持優化結構、提升品質、協同融合、適度超前原則,加快推進交通、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和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1.推進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構建洛陽高鐵“十”字架構,完善普速鐵路網絡格局,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實現“四網融合”。2023年底前,加快推進三洋鐵路建設,啟動實施洛宜鐵路改遷、跨黃河公鐵兩用橋等節點性工程;配合國鐵集團完成呼南高鐵豫西通道項目公司組建、前期手續辦理,推動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全面開工建設;重點謀劃與鄭州聯通的市域(城際)鐵路項目,爭取列入中原城市群軌道交通網規劃。2025年底前,開工建設動車組存車場二期工程,基本建成三洋鐵路洛陽段和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段,謀劃洛陽至十堰鐵路,形成能力充分、銜接順暢、運行高效、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市發改委、軌道集團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交通局、文物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孟津區、伊川縣、汝陽縣政府,洛陽火車站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航空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增開國內外航線,拓展機場集疏運功能,打造國內重要的旅游干線機場,謀劃洛陽新機場;大力發展通用航空事業,布局建設洛寧等一批通用機場。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開通國內外航線35條;開工建設洛寧通用機場,提升建設萬安通用機場,完善機場服務和保障功能。2025年底前,開通國內外航線40條,提升洛陽北郊機場飛行等級。(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文物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西工區、老城區、孟津區政府,市文旅集團,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洛陽北郊機場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加快實施“13445”高速公路項目,持續推進普通干線公路提檔升級和繞城化改造,進一步提升公路覆蓋面、通達性。2023年底前,建成新安至伊川、欒川至盧氏、澠淅高速澠池至洛寧段,謀劃嵩縣至內鄉高速、澠淅高速洛寧至欒川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建成新安境倉田至新澠交界段新建工程等4條干線公路;圍繞副中心城市建設發展方向,以完善干線公路網布局,加大市域低等級道路和繞城道路改造力度。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建成濟源至新安、沁陽至伊川、鄭州至洛陽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嵩縣至內鄉高速、澠淅高速洛寧至欒川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形成“三縱三橫三環”高速、“三縱五橫”國道、“七縱九橫三聯”省道、“一環線六放射”快速路的網絡布局。(市交通局牽頭,市發改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文物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相關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建設。統籌推進市域(城際)鐵路、軌道交通、樞紐場站等項目建設,促進國鐵、地鐵、公交、出租等多種運輸方式在樞紐內實現零距換乘、無縫銜接,構建多層次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網絡。2023年底前,力爭國家發改委批復城市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開工建設地鐵3號線;實施洛陽龍門站、洛陽火車站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機場綜合交通樞紐。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地鐵3號線,開工建設2號線延伸工程,完成洛陽龍門站、洛陽火車站提升改造,建成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層次清晰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市軌道集團牽頭,市發改委、交通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打造洛陽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高水平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快推進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重點項目建設,謀劃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現代物流強市。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澗西片區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一期鐵路口岸海關監管作業區項目、伊川片區華晟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園二期項目,基本建成洛陽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2025年底前,建成投用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二期國際多式聯運集散中心等后續項目,力爭洛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國家建設名單。(市發改委、商務局牽頭,市交通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物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相關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6.構建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布局。著力推進大數據中心和云平臺建設,加快5G網絡建設布局及應用引領,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推廣應用,打造信息樞紐新高地。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中部云谷”項目,形成覆蓋河南、輻射中部地區的全國領先的綜合性云服務平臺;建成5G基站10000個,優先推進城鄉重點區域網絡建設,實現城鄉網絡廣覆蓋;布局建設5G產業創新中心、技術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完成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爭取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1000萬。2025年底前,建成5G基站1500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2000萬;建成較為完善的5G規?;W絡體系,5G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新型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更加突出。(市工信局、發改委、政數局、通管辦牽頭,市科技局、文廣旅局、文物局、衛健委、民政局、城管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縣區政府,國宏集團、洛陽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鐵塔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城市,提高平臺城市品質功能
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目標,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統籌硬件與軟件,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載力、親和力、感召力。
1.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濱水、近山、城市軸線、大遺址區、歷史街區等城市空間的風貌管控,劃定城市景觀風貌分區,強化城市設計,合理配置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構建“錯落有致、疏密有度、顯山露水、通風透氣”城市總體空間格局。2023年底前,完成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形成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構建完成“以總體城市設計為引領、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為支撐、節點城市設計為補充”的城市設計編制體系及“分層次—分區域—分要素”的管控構架。2025年底前,編制完成中心城區單元規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制機制、城市更新機制健全完善;全面構建“城市設計+控規”的規劃編制框架,實行控規與地塊導則“剛性+彈性”綜合管理模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實施濱河南路西段改擴建、絲路大道北延、南山大道西延、文仲大道南延等快速路、環線建設工程,逐步形成“四橫四縱”快速路網,實現與機場、高鐵等交通樞紐以及周邊國、省高速的無縫銜接;穩步推進周山大道下穿開元大道、狀元紅路下穿定鼎北路等節點立交橋梁工程,以及秦嶺路、樂天路等重點道路工程,提升城區主次干道交通轉換通行效率。各城市區每年修建5—8條城市支路,分批有序推進斷頭路打通、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暢通城市道路“微循環”。高標準建設城市樂道,同步完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立體過街設施建設,加強自行車停車設施、照明設施、道路林蔭綠化、休閑健身活動場地等建設,構建“安全、便捷、和諧、綠色”的慢行交通體系。2023年底前,主干道通車里程達到1650公里,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8.6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5平方米/人。2025年底前,城區“四縱四橫”城市快速路網建成,斷頭瓶頸路段全面打通,建成城市樂道2000公里,城市道路網密度達到9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6平方米/人,城市區30分鐘通勤圈形成。(市住建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改善居民住房條件。落實保障性住房條例和人才安居政策,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產業社區公寓等供給力度和覆蓋面,為住房困難群眾、新市民、青年人才提供更為便利、更低成本的安居條件。加快推進在建經適房、公租房項目,鼓勵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園區企業、企事業單位、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主體,圍繞科技產業社區、產業園區及周邊、軌道交通站點附近和城市建設重點片區,規劃布局建設7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2023年底前,建成交付公租房2000套,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0套,低收入群體、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得到緩解。2025年底前,累計建成交付經適房2700套,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50000套,重點住房保障對象實現“應保盡?!?。(市住建局牽頭,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做好潘村、二郎廟、同樂寨、徐家營等城市區建設滯后片區城中村改造,實施一批“微改造”項目。聚焦私搭亂建、亂停亂放、飛線充電等問題,按片區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模式,提升老舊小區規范化管理水平。持續推動背街小巷提升、口袋公園建設、街道景觀綠化提升、道路海綿化、雨污分流和積水點改造等微改造工程,以“小”工程推動“大”改觀。2023年底前,在冊城中村改造完成超50%,中心城區海綿化率達到35%,基本實現生活垃圾焚燒“全覆蓋”“零填埋”。2025年底前,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全市在冊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區海綿化率達到50%,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集中供熱、供氣、供水覆蓋率分別達95%、97%、98.9%。(市住建局牽頭,市城管局,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管理權限下放,探索建立道路清掃、共享單車擺放、城市管理信息采集、PPP項目管養等“第三方”治理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推進生活垃圾處置,加強停車管理統籌調度,增加公廁數量,深化智慧城管建設,探索“1+1+3+N”城市管理新模式,打造一屏通覽、一網統管、全方位分析問題和智能化預警問題的綜合服務平臺。2023年底前,城市公廁密度不少于5座/平方千米、新建公共停車場125個、新增泊位24000個以上,綠地率達到37%左右,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2025年底前,城市公廁密度不少于6座/平方千米、新建公共停車場190個、新增泊位36000個以上,綠地率達到43%左右,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5平方米。(市城管局牽頭,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增強平臺城市發展動能
圍繞促進青年創新發展、推動青年就業創業、保障青年安居安家、滿足青年社交消費需求,打造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青春活力之城。
1.大力推動平臺聚英匯才。做大做強我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圍繞優勢產業實施“雙招雙引”。加快推進科技產業社區建設,形成一批功能齊全、青年青睞的新型城市社區。以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為依托集聚青年人才,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動,推動駐洛高校建設特色骨干學科,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來洛建設研究機構和社會力量辦學,不斷提升科技創新人才源頭供給能力。2023年底前,引進1—3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洛建設研究(生)院。2025年底前,國家級創新平臺(載體)突破100個,各類平臺載體達到4000個,建成科技產業社區20—30個,建成研發中試基地15個、國家級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1個,引進3—5所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來洛建設研究(生)院。(市科技局、工信局、教育局、發改委牽頭,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積極扶持青年創業就業。完善創業載體考評獎勵機制,支持載體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以吸引青年人才來洛創業為導向的考評體系。支持縣區建設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創業孵化基地和大學科技園等創業孵化平臺,為創業青年提供經營場所。實施“萬名大學生留洛計劃”,引導和鼓勵在洛各類市場主體認定就業見習單位,開發就業見習崗位,為見習青年和高校畢業生發放就業見習補貼。優化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定期開展創業大賽、創業論壇、創業項目推介、創業成果展等創業創新活動,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創新提供展示平臺。定期調整《洛陽市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指導目錄》,繪制急需緊缺人才分布地圖。積極籌建洛陽市就業創業體驗館,探索“人力資源招聘服務+就業創業互動體驗”的新模式。2023年底前,全市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達到100家,累計開發就業見習崗位7000個、舉辦創業大賽等服務活動20場次以上。2025年底前,全市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達到120家,累計開發就業見習崗位15000個、舉辦創業大賽等服務活動50場次以上。(市人社局、科技局牽頭,市發改委,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不斷完善安居保障體系。構建“租售補”一體化青年安居體系,為青年提供青年人才公寓、青年驛站、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以總量不低于40%的比例,優先供應來洛就業創業的青年大學生,外地來洛的享受1—3個月的免租期。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均可申請入住市級公寓,若符合共有產權購買條件的可優先購買。實行租售同權,給予承租保障性租賃住房青年人與購房人同等的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公共服務權益。鼓勵各縣區從青年公寓、保障性住房中提供一定房源或與快捷酒店合作等方式打造青年驛站。2023年底前,提供青年安居保障住房不少于8000套。2025年底前,提供青年安居保障住房不少于20000套。(市住建局牽頭,市財政局、教育局、衛健委、機關事務管理局、住房保障中心,市委人才辦、團市委,各縣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持續推進社交消費賦能。創新文旅消費模式,推動傳統購物中心、步行(商業)街等向時尚、社交、體驗綜合場景轉型,高質量建設一批大型文旅綜合體、文旅街區、文創基地。發力首店、首發經濟,引進潮流品牌開設旗艦店、體驗店,加快青年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豐富發展夜間經濟,圍繞“吃、行、游、玩、賞、買”等內容,開發城市夜游精品線路。2023年底前,省級試點步行街達到3條,省級品牌消費集聚區達到12個。2025年底前,省級試點步行街達到5條,省級品牌消費集聚區達到15個。(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文廣旅局牽頭,各城市區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統籌抓好平臺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各單位要把相關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組織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資金保障到位,加強溝通協調、相互配合、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各級各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組織管理、業務培訓,明確分工、壓實責任。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二)強化要素保障。發揮各牽頭部門在平臺城市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用足用好領域內各項政策和資金支持。建立健全支持平臺城市建設的配套政策措施,優化項目推進流程,切實提高土地、資金、政策等要素保障能力,破除項目建設各項制約因素,確保平臺城市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三)狠抓督導落實。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效率導向,建立健全督導考核機制,將推進項目建設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對各級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對認識不足、工作不到位、存在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給予通報;對工作不負責任、未按時限完成任務、完不成任務和不作為、亂作為的,嚴肅追究問責,切實推動洛陽平臺城市建設取得成效。
責編:楊志瑩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7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6
頭條 22-01-25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