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
北方農村地區流行這樣兩句俗語:“正月不理發”“二月二,剃龍頭”,意思是正月期間不要剪頭發,等到農歷二月二龍抬頭這天一定要去剃頭發。以前人們迷信,覺得正月剪頭發會對影響舅舅的身體健康,所以一個正月期間都不能剪頭發。那為何要選擇農歷的二月二去剪頭發呢?
農歷二月二一開始并不是和剪頭發有必然聯系,若要追溯源頭,大概是從伏羲氏族開始,有“春龍節”“春耕節”之稱。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古就很重視農耕桑植,二月二正好處于二十四節日的“雨水”“驚蟄”之間,此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開始進入春雨階段,正適合農耕,古人因為這是“龍”的關系,所有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農諺。
除了二月二雨水漸漸充沛之外,古人口中的“二月二”還與星宿有關,當然這也和農耕聯系緊密。古人觀星象來推測天氣,以此來指導百姓休養生息、耕種收獲等,由此他們會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定為二十八組,即我們所言的“二十八星宿”,然后再將這二十八星宿分成四組——“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正是這東宮七宿被管理天文的官員看作是一條龍,這七宿分別為角、亢、氐、房、心、尾、箕,對應龍頭、龍眼、龍身、龍爪、龍心等,加上春天是以東方的星宿為主,農歷二月初二這天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接近午夜,代表“龍爪“的星宿也現身了,故從星宿上看這就是將農歷二月初二定為“龍抬頭”的原因。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